打造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启迪(邹城)科技园
(2012-05-24 13:53:06)
标签:
邹城文化圣城邹鲁孟子孔子杂谈 |
分类: 企业 |
人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一个阶段的,一个月的,一天的,一个小时的,甚至一分钟的。托尔斯泰这段名言,放在清华科技园十几年来一直不断开拓进取的员工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十几年前,清华南门附近是一片矮小零乱的平房区,人员稀少,交通落后……十几年过去了,这里高大漂亮的现代楼群和众多争相入驻的世界级高科技领军企业,渲染的繁华,某种程度上甚至象征了中国的崛起,不仅仅震惊了世人、更吸引了世界同行的目光。其实,一系列奇迹的背后就在于清华科技园一颗永不满足、不断创新创造的心……
打造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启迪(邹城)科技园
作家邵泽水在其不久前的赋词中深情写道:“生当邹鲁,峄山为伴、万年相约,此生足矣。”这里的“邹”即指现今山东西南部以邹城为中心的大片土地。现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与千里之外的清华科技园人,突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是不断开拓进取、具有自己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全国最早的A类大学科技园,一个是千年的文化圣城,两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在创新中浴火重生:迫切的时代使命感
幸好,一个多世纪以来,清华这里几乎积聚了中国最为优秀的人才……从而有着几乎永不枯竭的创新创造力。清华科技园仅仅是清华旺盛创造力产业化的伟大实践而已,在经历了十八年的风雨之后,今天,无论从园区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还是建园的理念、管理与模式,都远远走在了世界前列。
今天,清华科技园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先进理念需要走出去,因为走出去,不仅是对自身理念和运营模式的一种新考验,也是引领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的意义所在。
如果说创新创业是清华科技园的核心精神,那么挑战和建设就是这种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历史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2010年11月15日,邹城市与清华科技园,就组建启迪(邹城)科技园达成战略合作共识。11月23日,邹城市市政府与清华科技园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3日,邹城市经济开发区与清华大学科技园签约仪式在择邻山庄举行。于是千里之外,山东西南,启迪(邹城)科技园正式建立,经验丰富的潘文虎带着总部的厚望,与同事北京人孙士兴一起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邹城……一年很快过去了……邹城成了他们新的家园……
然而邹城市产业结构长期停留在资源层面、工业结构简单高消耗,而且这种粗放型发展,对环境损耗严重。在国家支持“百花齐放、百区争鸣”的区域政策力度加大,鲁南经济带和淮海城市群的加速崛起之时,邹城发展的压力陡增。闭门造车或者固步自封都将是让自身的优势损失殆尽。在严峻的事实与机遇面前,怎么办?邹城毅然选择与清华科技园携手!北京邮电大学的射频功率放大器项目来了,留加博士孙士刚的百日咳疫苗来了,2011年7月7日至9日,启迪控股董事长梅萌亲率70余钻石级企业主要负责人也来了……这不仅仅是科技与文化的联姻,这几乎是中华文化圣城选择与清华科技园的一种浴火重生。
历史垂青邹鲁,孔、孟、颜、曾、子思等均诞生和生活在这里,漫长的古代社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累世经学、累世公卿自西汉至隋唐绵延不绝。匡衡在这里“凿壁偷光”;孟母在这里带子三迁;司马迁在这里乡射……甚至连峄山学堂内一千多年前,一对叫梁山伯、祝英台的男女朗朗读书的声音,至今还响彻在许多人的心头……
这里有太多的历史、太厚重。
长期的历史沉淀,邹城这块土地人杰地灵,遍布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了具有了中华文化标志意义的圣地、圣城。国家从2012年至2032年进行了跨越二十年的严谨规划,对“文化区位组合”或“文化空间”,用“城”的文化环境理念和空间概念,已经开始系统而完整地加以保护提升……
就是站在这样一种文化圣城之下坚实的基础上,强强合作更有了腾飞的空间和意义。
跨越崛起时不我待
清华科技园一直引领着科技服务业的方向,依据不同的拓展形成了三种模式,一种是重资产开发建设,一种是服务输出,一种是虚拟加盟。邹城分园位于清华科技园珠三角、长三角、中部、西部、环渤海五大园区集群中的环渤海园区集群,属于服务输出型园区,是公司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进展形式。对于千里之外的分园,如何做大做强,是一个课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启迪(邹城)科技园如何立足邹城?
只有把自身的品牌优势和管理经验与当地的资源结合,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的长远规划发展中的分园,才会真正较快地找准自己的定位。首先邹城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是全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电力总装机容量536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10亿千瓦时,电力资源充足。此外邹城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是鲁西南的交通枢纽。京台、日兰高速公路,104、327国道,京沪铁路以及日菏铁路交织成网。2011年6月3日高铁开通后,至北京南高铁仅2小时,至上海不到3小时。此外,曲阜机场近在咫尺,济南、临沂、徐州三大机场也均在一小时左右。借助这些优势,邹城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名单中,名列第25位,成功进入了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其次,在园区融入当地发展上,必须赢得政府的高度认同。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强调:“工业园区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快速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联合建立一批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济宁市市长梅永红指出:“做强经济园区,加快建成“千亿元”园区,促使优势企业在园区加速成长,重点行业在园区拉长链条,尽快形成骨干企业群体、特色产业聚集区、县域经济增长极。” 抓园区建设承载产业发展已经成了各级领导的共识,如何做大做强邹城工业经济。邹城市谢成海市长强调,要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壮大主导产业支撑转型升级。邹城市市委书记张胜明则在指出邹城市“一煤独大”,转型已成为邹城的“命门”等问题症结时,强调要全力支持邹城清华科技分园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等。
当地领导的坚定信念,也给科技园鼓足了干劲。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金、介、贸、媒”一体化服务体系,追求实现聚集、聚合、聚焦、聚变的“四聚”发展模式的清华科技园,早就成为了清华大学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在这里,领先世界的经验,助力邹城发展,一定是大展宏图。
除了成功的理念、经验和模式,促进邹城发展更直接有力的是庞大的清华科技园园区企业和校友网络企业,他们覆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等广泛的技术领域,既有数码视讯、展讯等高技术上市公司又有兆易、新岸线等行业技术领军企业,结合邹城实际情况,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以及数据中心、智能城市、工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环保与节能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依托园区积极对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其中,尤以梅萌董事长亲率钻石级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行70余人考察邹城,影响最大。
启迪邹城:创业服务、引领产业成功转型
启迪邹城,一开始就明确了打造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之路,集聚高端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发展,引领地域产业成功转型。“用世纪精品,创世纪伟业”的山东世纪矿山机电;追求‘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的邹城市广信科技;集设计、设备研制、成套、工程为一体的邹城博达电力自动化工程等等落户大学科技园内的公司,迎来了成长最好的时机。
在公司最近一次组织的徒步登上海拔3600米的丽江拓展活动中,启迪(邹城)分园总经理潘文虎写道:“两天的徒步,一直走在山上,到达山顶之后,从山上远眺,终感动于历尽艰辛;又从峡谷之壮观,在感受到了自然之浩瀚时,也反衬出自己的渺小……但是我们仍然徒步征服了虎跳峡,而且是用自己的双脚走过来的。我深深的感到:路是人走出来的,人没有走不过的路,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其实也是这位分园总经理建园一年多自然心境的流露。
机遇与决心就在那一刹那间,科技创新是一条崭新的出路。
无论是高铁时代还是煤电时期,在产业经济的热潮中,企业永远都是活动主角。要把注意力放在企业本身,集中力量,集聚优势资源要素,推动重点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地,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做强一批创新领军企业。
首先,由清华科技园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相关院系、清华校友网络、清华科技园园区网络,与邹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启迪(邹城)创新资源平台,形成以启迪(邹城)创新资源平台为核心,以人才、技术、投融资、总部经济服务四大招商与服务平台为支撑的“1+4”招商与服务体系。
再进一步,启迪邹城在招商、引才、项目落地、科技中介、投融资、市场、培训等方面,以大学科技园为硬件载体、TIMS系统及科技服务云为信息网络支持、清华科技园服务为资源支撑、政府委办局联席会为政策后盾,通过建设项目信息库、企业数据库、创新资源库“三库”; 公共创新、投融资、科技中介、创业培训 “四平台”实现招商引资、孵化服务、政策引导、产业培育、统筹协调的“五职能”的创新创业环境体系。
启迪(邹城)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是清华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延伸,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升华,才能有效引领和支撑邹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也是一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园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邹城市科技创新的源泉。“十二五”时期,科技园全力吸引聚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明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园区规模和质量,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力争打造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引领邹城未来产业成功转型升级。从而真正抵抗住周边区域经济的加速崛起所形成愈加明显的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要素供应挤压态势。强化邹城在济兖邹曲嘉城市组团内的竞争力,有能力承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带动鲁苏豫皖边界新经济隆起。
从当下的地图上看,以济宁、兖州、曲阜为弓背,邹城为满弓的弦尾,像一张向西北天空开射的天弓。这幅图也极力地展现出在现代经济激烈竞争中山东南边诸城的态势,也凸显出邹城作为弦的重要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城市的正东面是库容1亿多立方米的西苇水库,水坝建在水库西部和北部。流域面积为113.6平方公里,灌溉面积7.74万亩,是邹城市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之一。水库往西不远处,是孟子湖涵洞之水渗为小溪,以及唐王山,接驾山河水两大水系注入形成的唐王湖。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时节,唐王湖,一湖池水清澈见底,游鱼嬉戏其间,展示出邹城青春少女般迷人的风采。
而且,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狭长的微山湖这时候正斜躺在邹城的西南方;东南方向是由北向南一线众多的翡翠山脉集群,有护驾山、唐王山、牙山,一直到孔子登而小鲁的著名峄山风景区,城市正北方100公里处则是闻名遐迩的东岳泰山。
一般山和水孕育的城市特别有灵气,尤其是声名显赫的青山和碧水融合了历史、人文,往往魅力无限,在这种具有历史灵气的地方修身养性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愉悦。走在古老的绿茵小道上,邹城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城市,邹城人热情、好客。采风那天,站在邹城唐王河边的护驾山鲜花台上,望着鲜艳似火、大若球拍般的月季,笔者发现自己竟然被一堆花给感动了,是啊,如果人生也能像它们,如月季,在春天之后的每一个季节,尽自己的全部精华、绽开为一种鲜艳,傲相竞开、尽情地展露,是多么的美好啊?!
身处邹鲁,身临圣城,梦境中时常睡眼朦胧,若隐若现地总是望见,那在邹鲁大地康庄大道上大步迈向前行的,不正是那熟悉人的身影么……
让邹城人倍感自豪的是,他们的辛勤努力,正从历史的、文化的云空里,走出一个现代的、朝气蓬勃的科技之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