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患者的春天

(2012-02-22 02:13:30)
标签:

杂谈

分类: 企业

医者,患者的春天

——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刘雪峰

 

神农遍尝百草而亡,如果说是流淌在中国人深处无法割舍的一种药学文化渊源,那么深入民众,踏遍华夏大地,一生劳苦奔波的华佗,至今似乎仍然活在许多人的心中。而实际上,历史上,不管是人们的钦服,还是感恩,甚至顶礼膜拜,只不过从另一个侧面印照出人们心中对于形形色色人生疾病患的讳忌和害怕,而不仅仅是对一代名医的尊敬和怀念。

在各方面蓬勃发展,一派欣欣向荣气象的时代今天,国家医疗卫生系统接连发生的“天价医药门”“缝肛门”“八毛门”“砍伤门”等等事件,直接把医者的医德推到了社会前沿。人们触目惊呼,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一个医生又怎么来诠释自己的医行,整个社会又将如何普遍唤回人们对于医生的尊敬和感激,从而重塑一个令人敬仰的道德时代?

也许这正是整个社会医德举目四望彷徨而盲目的时刻,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刘雪峰医生,希望藉此能够唤起人们似乎长远的一丝记忆,进而看到人生中一缕崭新的曙光。

贵在用心

记得不久前,诊室里来了一对神情慌乱的农村夫妇。男的显得很憔悴,显然,他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医生诊断的过程中,得知他已经用了非常多的传统方法,包括打火罐筒、扎针灸、敷膏药等等,但是病没有丝毫好转,眼看着越来越重。最后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开始控制不住排尿。一不小心,就全拉到裤子里。媳妇很烦,男人几近绝望了。

而且病人一来到这里,一听要接受手术,就非常害怕。刘教授告诉记者,当时,他就拿了脊椎模型,一块一块地拆开给病人讲解,现场进行直观形象地引导,告诉病人哪里是腰椎,哪里是椎间盘,哪里是髓核、哪里是神经、神经根等等。还细细教病人正常的椎间盘与病变后的区别。比如说,正常的后边是凹陷、平直的……病人慢慢理解了之后,问:“手术怎么做啊?”刘教授详细给予回答,并指出这个手术的关键就是:在确诊病变的腰后边切一个两厘米的口,小心翼翼地把突出的椎间盘去掉……就在术后第二天,查房的时候,这个病人拉住刘教授的手晃半天,对他说“大夫,我能憋住尿了。”

实际上,这不是个例。刘教授从医几十年,医治的患者少说也有近千起。其实,这么多年的经历,只是说明了俩字:用心。真的,医者贵在用心。

用心体现出一种细心,一种对人的尊敬。医生问诊开药、化验技师进行化验,处处需要。就连护士打针时推敲病人房门,刘教授也指出一定要用心。一名护士如果不尊重病人、简单粗暴,与有心用心的效果是很大不同的。他说,用心也体现在一种换位思考。一名护士在极其火气燥的时候,其实只要冷静设想一下,如果是自己躺着,会希望别人怎样表现,就会做得更好了。

用心也体现在不管医生说多少次,病人是第一次,所以也是一种耐心。尤其是面对一种病情,决不能因为已经说了一千次,所以简化了一千零一次。

也许每当一个人用心去做事的时候,一切就在悄然地发生改变。用心,在实践的历练中更是一种最大限度地沉淀和积累。尤其是一名医生,在用心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老在想,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做更好。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也不断地发掘创新。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但是只有用心的人才可以到达。

刘教授告诉记者,他当年就是这样沉着于手术,而不知不觉中成功开发运用了一项专利。当时他在哈尔滨第五医院,已经开始做关节镜手术。当时他发现,半月板严重损伤病变手术,国内传统治疗是选择切除。但是他想,半月板在膝关节里是很有用的,切除对身体损伤比较大,是不是可以通过缝合进行医治呢。经过摸索发现,国外当时也正在探索这些事,他们已经开始选择进行半月板缝合治疗,但是用于手术的缝合针非常昂贵,国内进口后,病人缝合一次要几千块,绝大多数病人接受不了。面对这种情况,刘教授和他的团队沉入进去,最终还借鉴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纫机针结构,成功改造出了手术用的针,就是把针眼放在了针尖上,缝合中针不用全穿过去,一是减少创伤,二是用可吸收线可以连续缝补。

虽然这个专利也只是科技迅猛发展浪潮中暂时的一个替代,但是用心的人却总能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医者如此,更是意味着一种新生。

在于技艺精湛

学艺不精,是千百年以来,患者的大忌,也是一名真正的医者莫大的耻辱。

病人,尤其是久拖不愈的重病患者其实是很可怜的人,来自医者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惊动病人慌乱失措。一个严重的骨科病人,一旦医生建议做人工关节置换,病人极易于夸张成换假肢,在他们心里,假关节似乎是等同于假肢的?细细的再三解释之后,病人顾虑才会慢慢地消散。

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一些高难度手术,风险概率越大。而最近一些年来,人所做的,与技术进步一样只是在逐步降低风险。 对于自己操刀的关节手术,刘教授说,首先,手术前会严密地准备,所有工具药水必须严格检查备齐。其次,手术当中每一步操作,平时必须进行特殊的训练,尽量做到每一步心中有数。此外,国内外各种技术一直在进步变革,医者必须随时保持充分的沟通交流,进行知识更新补充甚至换代。最后,跟病人解释清楚,需要病人努力配合。

病人手术后,很快痊愈,重新微笑自己的人生,其实是对一名医者最好的回报。

有一名患者在刘教授的个人网页上写道:“我1月26号摔伤了右膝,先后拿着在别家医院拍的第一张核磁片,找了多家知名医院多名医生,不同医生给出了不同的诊断,……疑惑中,我慕名来到刘雪峰大夫处,他仔细看片后,诊断为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三周,又三周后,我拿着再次拍得的第二张核磁片,找了以前的医生看片,这时根据这个片子,医生们才做出是后交叉韧带胫骨处撕脱骨折的结论……”

有一名患者写道:“3月16日我找到您看病,当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因为左腿膝关节患色素沉着绒毛性结节滑膜炎动手术已经三年了,但是由于腿的弯度不够,我看了很多医院找了不少专家,大家几乎都建议我做松解术。但是我很恐惧手术,一直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我决定上四院找您再看一次。您认真听了我的病情介绍,仔细的查看了片子,并对我的腿进行了检查,最后告诉我不要做手术了,要维持现状。您认真的告诉我原因……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动……更感到温暖。”

还有一名患者写道:“刘主任人很好。对待病人很热心,很细心,也很耐心。相处起来也很亲切,我尤为感动的是,亲人住院期间,亲眼见证了他手术刀下每个病人的成功出院……”

……

一页页翻看着刘教授的患者留言,一种莫名的热流涌动,为患者,为刘教授,更为当代的医者。

据了解,这些字里行间难掩的那颗赤子之心在刘教授从医多年的生涯中,或许就一直被点燃着。当然,也许刘教授个人亲和力更多地是来自他对患者心理恰如其分地把握和豁达超脱表现出来的语言魅力。

但是每一种精湛的技术背后,实际都暗含了无数的辛勤付出。刘教授从医二十几年,他从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开始,逐步深入关于脊柱、脊髓疾患的科研工作,尤其擅长关节疾病,关节镜下、腰椎间盘镜下手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实际上,早在1989年,刘教授就已经开展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疾病,在关节镜下可进行前、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半月板缝合术、关节软骨移植等高难度手术。1994年开展4、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自行设计了PCA假体置换模具,尤其对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有较多经验。1997年开展经皮腰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001年开展显微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现开展镜下多节段髓核摘除和局限性椎管狭窄症手术。2003年完成了首例经显微后路椎间盘镜进行B-Twin脊椎间隙融合术。2006年东渡日本,学习了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翻修和关节镜技术。现在,每年参加六至七次的专业研讨,还要出国参加学术研讨、技术培训,目的是接触新东西、新事物,关注技术变革的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水准。他目前不仅是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分会关节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分会关节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也是日本国矫形外科协会会员,《美国中华骨科杂志》编委,已获国家专利一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新技术奖11项;编写著作及论文19篇、部等等。

心系千万家

刘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常常去一些病人家里走访。前不久,有一个病人,家是这个城市不起眼角落的一间黯淡平房,当时他和几个人敲门一走进去,发现,除了冷炤上的一个生锈的铁锅和几个脏碗,整个屋里就一土炕,炕上就只一张炕席,炕席还是一半,底下有床黑乎乎的被子,而且地板上几乎到处是污垢……这其实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典型案例。而且咱们国家还有很多老百姓得了病之后,走在同样的因病致贫的道路上。

这,虽然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医生自身肩上有不可推卸的很重责任。

虽然发展,必须首先尊重个人的合理需求,如刘教授所说的要尊重个人的“小私”。但是医生只谈钱,教师只谈职位高低,政客只谈特权大小,其实都是本色的缺失,都是一种可笑的社会病态。在以药补医的机制下,医疗行为极易“变形”,医疗服务多重“变味”,医务工作者自然首当其冲,置身其中难逃其咎,甚至成为这一体制的众矢之的。这只是国家社会几个批次的产业化浪潮席转而去,顺势产生了病人商品、学生商品、新闻商品等等的社会大范围现象之一,自然也导致了全社会大范围的反思。

医生要有正确引导患者医药消费,大胆站出来澄清各种不实事实,进行及时辟谣的重要义务或者职责。比如说电视、各种媒体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虚假广告。骨质增生软化膏胡说什么“吃了我的药,骨刺就化没了。” “筑本T8神奇魔轮”其实也只是个塑料圈等等。教导患者,实际上,即使一项有用的技术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就算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阶段,也往往有不同的技术应用。如果把一个单项的技术过度地扩大之后,这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欺骗。药理也相似,比如说葡立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仅适合关节损伤的早期服用,晚期它就无用了。至于什么吃生茄子能治任何病,也是如此……

在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中,刘教授认为国内医改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社区、医科大两级医卫机构,高一级医生固定日期下社区坐班,低级别医生保持进修,资源共享。从而树立社区医院威信,起到对病人进行有效甄别、合理分流的作用,就会有效解决大医院看病人满为患,还有类似医科大挤满了感冒病患者的资源浪费情况。当然社区医院不能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张,医生24小时开机是好的,但是小社区医院什么病都敢看,甚至什么手术都敢手术,就令人恐惧了。

医务工作者,一举一动关系千万家的安危幸福,核心还是在于掌握精湛技艺的医药人才的层出不穷。但是旧的医药教育体制还有很多弊端,很多人都医学硕士毕业了,却因为病人来了没办法单独处理,非常害怕个人值班,就让人啼笑皆非了。医者是在实战中练出来的,灌输式教育培育的对象总是易患高分低能病。

医院的发展决定医生的水平,其实每一家医院就是战场,选择好发展方向,无论是对一家医院,还是对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因为一名真正的医者,需要机遇,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舞台。一个舞台,往往演绎的就是一生的传奇。实际上,医者个人的追求和事业,工作和人生,自身与单位,需求应当是合拍的,在工作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成就自己。

刘教授甚至笑称“医”的古体字“醫”的“医”部是指按摩,指的是医生要用心,“ ”指的是技术和理论,这个酉指的是用药。而古体“病”字并没有简化,似乎暗示了人类疾病千百年以来并没有发生非常多的变化。“病”字与“疾”在说文解字里是当外科用不同,是指的内科,病字旁与家字的宝盖头不一样。“病”字里头是个丙,上面一横是病人躺在床上,内心开始出现问题。刘教授告诉记者,“现在的医务工作者,千万不要把醫也在心中简化了。”一定要坚守“醫”的道义,一生站在“醫”字前面。对于病人,不要单纯的当成一种病,一定要看到病后边这个人。尊重他,医生才能是那个让他产生希望的人。医生重在“生”,让病人产生希望,有勇气生活下去。

刘教授特意提到一个“奥运病”现象,即全民参与奥运运动,结束几个月内,很多人得了关节病。这个现象告诉普天下的运动爱好者,尤其是老龄运动人员,一定要注意控制运动量,还有严格挑选适宜的鞋子,也对于自身健康至关重要。实际上,对于人体的很多病,比如说对于关节这个病,随着年龄增大,退化是必然之路,但是人的一生中,对于各种病变损伤,最有效的保护是做好预防。对于普通人而言,预防其实是第一重要的事情。防病重于治病。

刘教授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医学最初其实是母亲的建议,但是医生也会面对于亲人逝去的无助,对于自身老去的无奈……像一个灰色的幽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记者呼吁,国家提倡大范围学科协作,扎实基础研究,建立健全创意很好地转化机制,真正去帮助无数心中有创意、有想法的人,快速实现自己的设想,把先进的想法变成现实。

问及刘教授最近的以及最遥远的规划,他笑着说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像一台小闹钟一样,第一明确好自己医科室的关节定位,第二竭力做好服务……

看着术后痊愈病人发出的肺腑的感激之声,似乎也正在很多黑龙江人的心底相传。如果这是一种真正的欣慰,那么这不正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所有的国家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而且不仅仅是患者,无数的人正在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采访完,走出来时,记者仿佛听到了一台时代巨钟发出的咚咚咚的敲响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