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看似“花明”,其实“柳暗”

(2012-06-10 11:18:51)
标签:

杂谈

原创

中国真言

教育

工作

草根

健康

人生

人文

人性

社会

生活

亲情

随笔

分类: 杂谈

看似“花明”,其实“柳暗”

俞云杰

 

临近期末考试,照例提前一周进行总复习,照例进行语数英统一考试。美其名曰“素质教育”也不能不要分数,“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进行考试。当然这是传统教育,我无法抗衡!但我还是想谈谈统一考试的问题。

说句公道话,除了市县组织的教学质量抽检,实在没有必要进行统一考试了:统一调配监考老师,异地互调监考;统一集体阅卷,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这在一些决策者眼里,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而且统一阅卷好像是为了保证评价标准的同一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目前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明确规定不得随意组织各种统考,仍然采用这种做法,许多弊端依然存在。

其一,互调监考教师,有的老师本身教语文的却监考其它学科,这就容易带来责任心的流失。因为学生是别人的,成绩是别人的,又不是自己任教的学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生考学生的,老师做老师的。而且监考过程,不能严厉、不能批评,更不要说处罚,老师的责任心常常会因此而大大降低。

其二,单调乏味的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也容易导致阅卷教师的疲劳并因此而引发错误。虽然密封评卷,但很难保证没有一些老师出于各种原因在给不同班级评分、计分、填分的时候采取手段,通过压低或者抬高分数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或为维护自己的虚荣心,或为巴结讨好他人,或为妒忌打压对手。这样的阅卷,就失去了考试的意义了。

其三,统一阅卷容易带来灵活性的缺失。一些老师出于省事,或者照参考答案机械阅卷;或者按照近似答案,似对非对随意评判;反正看错了没关系,皆大欢喜嘛。以至于有一些老师,从阅卷开始至阅卷结束,甚至都没有好好读过他负责评阅的试题。完全是“跟着感觉走”。这样的阅卷,出错率绝对会比平时为高。

其四,统一阅卷不利于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每个老师所能了解的就只有自己所评阅的题目的情况,缺乏对本班学生整个试卷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改进今后的教学,特别是因材施教是没有多少裨益的。即使遇上个别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也需要重新进行重复劳动,再行审阅本班学生的试卷方可作出判断。

其五,考试看似不公布学生分数,但成绩摆在那里一目了然。而且校际之间所有班级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等等,都体现在一张纸上。虽然没有按照名次先后进行排序,但好坏优劣,无需排列就心知肚明。因此这种考试,对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一种压力。

综上所述,考试作为一个检测是可以的,但采用统一形式还有诸多难以克服的劣势。我们说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应该相信老师,让老师自己监考本班学生,自己评阅学生试卷,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答案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辅导。因此,切莫滥用统一考试,以免造成看似“花明”,其实“柳暗”的局面。当然,如果有必要进行统一考试、统一阅卷,那就应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同时还必须将试卷分析工作做实做好。

      http://s10/middle/634f9701gc215c9643b8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