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务本、倡简、有度

(2011-05-30 19:36:36)
标签:

教学

原创

杂谈

中国真言

草根

工作

情感

随笔

生活

读书

分类: 教育教学

务本、倡简、有度——理想的阅读教学摭谈

 

俞云杰(简稿)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很大的进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课堂呈现出民主开放的状态;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学习语文的兴趣渐浓。但语文教学中基本的东西还重视不够,课标中的训练还是淡化了,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少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我认为,语文课改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务本、倡简、有度,尽力追寻语文味。

那么,怎样在务本、倡简和有度中追寻语文味呢?

一、务本。

语文要以人为本。本,有三层意思:以学生为本位,注重语文的本体,强调文本本身。语文教学应在这三本上下功夫。识、写、读、背、说、作、习就是听说读写,语文的本体。本体不能忽略,丢掉就不是语文课了。文本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结构,要在钻研文本上下功夫。

1、回归本色,还原语文味。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素养是综合性的,它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需要通过“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精神陶冶”,其基础是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熏陶、感染、浸润、同化的。

因此,老师的课开场朴实,没有激情的渲染;课堂用语朴实、简洁,说者轻松自如,学者清楚明了。尤为重要的是,每节课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审美愉悦。

2、还原本真,追寻家常味。

家常味,就是素面朝天,不加修饰,真实自然;家常味,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讲求简约经济,实在管用;家常味,就是青菜萝卜,自家的喜好自家心里知道。

当前,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疑似有以下几种倾向:有时教者“胸有成竹”,演练通畅,学生“对答如流”,课堂好似戏场,成功上演着一出“好”课;有时以“学科渗透”为名的各种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占用了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时间;有时远离文本,把收集到的资料,未经筛选地一古脑儿在课堂上堆砌;有时又以“合作学习”为名,花太多时间进行不着边际的议论纷纷,从而取代了个体的阅读实践;有时又以运用“多媒体”为名,在课堂上大量演示课件,替代了教师的板书和范读,甚至必要的讲解。40分钟的一节课,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如此缺失语文家常味的课,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

如此种种,语文课上因“综合”而异化了“本体”,因“不务正业”而丢弃了语文之“本”,必然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由此而演化出的繁杂忙乱,也会导致师生负担加重。因而,提倡本色、本真的语文家常味,才是语文教学的“固本”之道。

二、倡简

“少则得,多则惑”(老子语),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课堂也是如此,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倡简”的简,是简约,也就是提倡简简单单上语文课!说到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泡沫的、多余的东西,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1、教学目标要简明。

轻负担、高效益的根在课堂。每节课少一些教学目标,集中一些,抓住重点,进行三维整合,并根据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适时调整、灵活处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教学目标集中了,教学重点突出了,课堂上教师自然会有的放矢,学生自然会有所收获,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2、教学内容要简洁。

于永正老师在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时感慨地说起:“快五十多了才明白,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他认为,课也是要“洗”的。对课文进行梳理线索,主线清楚了,教学内容也简明扼要了。

3.教学过程要简化。

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减肥、瘦身,使其苗条、流畅,积极倡导板块式的整体架构,立体设计教学线索。如课题线索、情感线索、朗读线索等等。

4.教学方式要简练。

突出基本教学手段。拿阅读教学来说,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靳家彦老师说过:“我上课除了必要用的教具外,不带任何东西。这样做好处是我没有羁绊,能够与学生心相印,情相通。”

倡简是提倡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约,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便,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练。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简洁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环节上进行提炼,非常需要智慧和技巧。

三、有度。

中庸之道——即度要掌握得好。语文教学也就是这个理。教学中是需要“举一反三”,但是我们一还没有举好,怎么反三?超越文本是对的,但是没有对文本的钻研哪里有超越。因此,对于语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度”。

还有,过去语文教学曾大搞文学分析;曾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曾大搞繁琐分析……现在语文教学又喜欢在“语文”的前面冠上一个定语,称之为“某某语文”,小语教坛可谓热闹非凡:个人风格展示,教学流派比拼,莺歌燕舞,繁花似锦。各个年代语文都走向“异化”,就都不是语文了。因此,语文教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孤立起来看,哪个口号都对;如果没有掌握好“度”,就会顾此失彼,造成语文课程的异化,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总之,追寻务本、倡简、有度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在于遵循阅读规律,走出模式误区、简化教学程序、逐渐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自由,以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建构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进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理想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