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被忽视的教学问题

(2010-06-10 14:31:27)
标签:

教学

课文

中国真言

原创

随笔

文化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这些被忽视的教学问题

俞云杰

综观当今小学语文教坛,《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新气象:内容丰富了,形式变化了,气氛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整个课堂动起来了……然而,我们在欣赏语文教学热闹场景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总感觉现在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忽视了一些不该忽视的东西,这些被忽视的一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进程。现对平时课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出来和同行探讨:

一、忽视教材

很多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材资源,错误理解文本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着力于讲读结合,就是不能把课后的练习题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而是等到讲完课文后,再单独处理这些问题;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不关习题事,把书后的问题却冷落一旁;有的教师则整节课大量的讲授,临近下课,象征性地布置两道作业,美起名曰“结构严谨”。殊不知,这些课后问题课往往点明本文的教学要求,恰恰是分析课文的关键,如果处理不当又怎么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呢?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或者是知识点,本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可是教者却完全舍去,顾左右而言其他,使教学重点完全成了教材中的摆设。还有甚者,有的教师整节课只看课文本身,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体系,孤立地把课文“大卸八块”地分烹着。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说明我们的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没有能够很好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二、忽视评价

在教学中重能力重过程,而对学生的回答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宽容答案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老师认为语文问题无唯一答案,是教学的“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也必须有现实的基础,而不能无中生有,或负面歪解。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和事佬”较多,面对学生的众多说法,都只是简单的“恩”;有的教师一味地重复着“好”、“不错”;还有的课堂评价过于虚假,不论答案是否精彩,老师都会给予“你的回答太棒了”、“很好,很精彩”、“你说的真好,给他鼓掌”;即使学生的答案明显有错的,也要说“你发言大胆”;甚至对一些荒唐的说法也不置可否。如此一来,这样廉价的、虚伪的评价有什么价值吗?学生又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学生头脑中还能有是非观吗?我们又怎样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侧重于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述上,而不能停留在学生学习的态度上。

三、忽视板书

板书就是用精准简练的词语或者使用直观形象的图标来高度概括教学内容。可是不少教师对板书设计明显忽略:板书内容没有设计好整体布局,随意性很强,板书或靠左,或居右,黑板中间仅有片言只字。有的板书不足十字,只板书一个课题和极少的几个词。还有的板书却是字体不规范,内容繁多,错字频现。一堂课能够设计与教路、学路吻合并切合教材内容板书的教师已经为数不多。

其实,阅读教学的板书是万万不可或缺的,多媒体的运用也绝对不可代替板书的作用。板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重要的功能:一是教师书写过程中笔划笔顺、间架结构、写字态度、良好习惯对学生的示范功能;二是教师明晰教路、学生知晓学路的引导功能;三是对课文重要内容、写作艺术、人文特征的概括功能。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充分认识到板书的作用,就一定不会忽视板书,一定会设计出高水平的板书。

四、忽视语基

平时的课堂观摩中,我们却发现,识字写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到了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却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忽视。有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有的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完成,有的则是完全舍弃。

不可讳认,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成了某些教师课堂教学的通病。是学生自学就可以弄懂?还是一些词句,学生仅凭“望文生义”就可以解决了么?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语文的独立价值是字词、语言,语文课不能把语文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成天陷入“拼音”、“查部首”、“背解释”等让学生感到乏味的繁多习题之中,但语文课也切不可忽视对字词、语言的“亲近”,只求读写正确,而不去深入字词、语言的灵魂深处去探知,没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不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感悟语言,不在揣摩中学语言、用语言,这对于语文教学是极大的败笔。

五、忽视插图

课文或配有代表主要内容的简洁明了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形式上图文并茂,新颖活泼,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它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又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对学生学习情趣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然而,插图这一优质教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大部分教师对课文中配有的插图熟视无睹,置之不理,忽视其应有的教学价值。还有的教师对课文插图匆忙带过,总喜欢另外去找一些课外的图片资源,替代那些与课文内容十分吻合的教材资源,其结果是引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却削弱了对课文内容的关注,使得重难点的突破不到位,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原则。殊不知,如果我们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插图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动力、感知课文内容、突破课文难点、进行想象说话训练,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忽视背记

如今,语文教学强调背记的声音愈加微弱。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学了几百篇范文,竟不能完整地背出几篇经典短文。试想,这样的学生又怎能仿照范文的立意、思路、佳词妙句,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写作中。应该说,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不值得提倡,然而背记,不也有“活、巧”之法吗?能力培养是以知识积累为基根的,而知识积累岂能离开背诵? “死记硬背”诚然不好,但比起“不背不记”总富于建设性的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话不是“空穴来风”,自有一定的道理。每一个成功的作家、每一个渊博的学者,在他们早期的学习中,都在大脑中存储了大量的语言信息。这是他们日后惊人的语言创造力的基础,也是学业成功的要素之一。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成品语言大量的、熟练的记忆,练就“背记”基本功。无论互连网发达到什么程度,都不能替代人的知识的积淀,功底的夯实,我们要始终牢记着“厚积薄发,发扬背功”句老话。

七、忽视实效

  在现在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想方设法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无须用处也要用,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滥用多媒体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长期滥用就会扼杀学生天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课堂上,有的教师从揭示课题的图片到播放插曲,从板书的设计到问题的提出,从生字词的积累到课外扩展阅读短文的列出,无一不是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的,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仿佛在观看一场视频资料,而非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滥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公开课的做秀,结果课堂上教师手忙脚乱,学生眼花缭乱,整节课“晕头转向”。有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而忽视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和思考。还有些教师只是为了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动画,把一些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在课件中,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课件制作要实用、精巧,能为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不知道教师在备课时到底都关注了什么!小疏忽可能会造成大影响。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阅读教学,涵盖着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变化,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更宽的知识面、更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小学阅读教学千变万变,离不开语文的本质属性,离不开语文课的“味”,离不开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样也离不开教育教学的规律。但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少一些忽视,多一些创新;少一些疏忽,多一些完美,让我们的教学更实用,更高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