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该谁嚼这枚苦果?
 (2010-05-20 21:46:14)
	
			
					(2010-05-20 21:46:14)		| 标签: 校园教育苦果鸡毛小事反抗性杂谈中国真言读书家庭健康教学随笔草 | 分类: 杂谈 | 
该谁嚼这枚苦果?
俞云杰
 
 
近几年来,学生漏写作业、乱写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愈演愈烈!
周一早上检查周末作业(1、日记一则;2、抄写生字词,每词3遍;3、背诵课文里的两个段),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没完成的有六、七名学生,至于较多马虎应付的暂且不说。
一直以来,对付这些学生,我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在我大发雷霆的厉声批评下,他们突然变得惊恐万分,就像一只只受惊的小鸟赶忙补写着作业。后来,我以好言相劝让他们补作业时,有个别学生则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在做作业的时候还是磨洋工。现在,“你说你的,我不做我的,甚至还跟我闹脾气——我家人都不管,你奈我何?!”
目前,学校一下课,为安全起见,就把学生赶回家,不敢让学生滞留校园。因此,学生是想定老师不会拿他们怎么样的——事实上老师也真的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但我们老师对他们的迁就,不仅没能让他们不做作业的情况得到改善,反而越糟糕了。原本只是想让他们补好就行,也不想责骂他们,希望通过言语教育能感化这些幼稚的懒惰心灵。但事实证明,老师用这样容忍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在作业上的懒惰,实际是害了他们。
时至今天我才发现,这并非我教我班的专利。同事们也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唉声叹气。于是,我头上的火没了油,被浇灭了!我麻木了,我叹服了!我笑自己怎么修起此“德行”的!
我实在搞不明白,我们现在的教育到底是在做什么!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学生——这到底是学校教育上的错误,还是家庭教育上的问题,抑或是社会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怎么会如此好坏不分,颠倒黑白?这是失败啊!那到底是失败在哪里呢?
我们的社会一方面整天大喊教育存在什么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却又将学生个个视作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栋梁,在温室里小心呵护着,这本身就是违反社会规律的。实际上,从小学而初中,乃至高中,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少年时光,被强制变成一元化的“教育生活”,孩子们的“百草园”被强行关闭,远离了自觉的学习兴趣。天天如此,心理的压抑、彷徨会日积月累。但孩子们多元化生活的天性并没有泯灭,向往鸟儿般自由的强烈愿望并没有泯灭。外界“高压”和内心强烈向往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只需老师歧视、家长唠叨、甚至一次考试成绩、一点鸡毛小事,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成诸如出走等反抗性行为。面对学生,他们说:“学校的生活太枯燥了。天天这样,我们哪有不厌倦的?”“老师天天要我们读书、背书、做作业,真是烦死了!”“老师千遍万遍地讲着大道理,我们都听腻了!”对此,我们真的需要“根源性”反思了。
十多年前,对漏写作业、乱写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学生,偶尔也动手过(打手、打脚、打屁股),而且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些被我收拾过的学生,大多毕业以后还经常和我保持联系。谈起往事,流露着感激之情,大都有“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之类的话语。可如今,面对悬挂着的高压线——几个“严禁”;面对“变脸”家长——事后翻脸不认人;谁还犯傻?!学生不听也就算了,犯不着自己受损。所以有时内心也挺内疚的。身为教师,眼见学生不务正业,却万般无奈,显然失却了教师的责任。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那些高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人,就是强调教师应该包办一切,让他(她)们成病态状发育成长,完全没有了必要的惩戒。学校不让学生受一点挫折,经不得一点风雨;学校忧虑学生的安全,不敢举行校外活动;学校圈养着学生,以至三十年培养的少年班大学生,到头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呜呼,中国“诺贝尔奖”的还未出世!
还有些人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苛求老师,愚弄老师!照此推论,国家完全没必要设置公检法了,只要把人送进学校——人间天堂就完事了,经过教育每个学生都成了好学生!事实上,每学期评上各类先进、优秀生的仅是凤毛麟角,那没评上的就是“教不好的学生”了,那老师就是不会教书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了!可悲,老师无所适从的艰难处境谁会理解?
总之,学生不想念书,不做作业,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只不过是教育问题的冰山一角。我认为,这是长期以来家长和社会过度溺爱孩子的结果,这是长期以来社会给教育酿造的一枚苦果。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有时候起了不很好的作用,对的永远是学生,错的当然是老师,完全是蛮横无理的一成不变的直线型思维。这实际上是对老师、家长、社会甚至民族的不负责任!
那么,“该谁来嚼嚼这枚苦果呢?”我想鲁迅先生如果在世,想必他的《呐喊》也变得微弱了,只能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