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俞云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许多名人最终登上成功的宝座,是一种“天将降大任”吧,但你可知道这需要他们付出超出常人所能忍受的磨炼。不过,笔者认为,是人,都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然并非“伤其筋骨”,我们要用正当的教育手段,希望看到的是身心健康的完人。
要培养、造就新一代的接班人,就要对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必须——
1、重视做人教育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无论家庭、家族、民族、国家,无论其兴旺抑或持续兴旺,其根本在于人。所以,凡有远见卓识者,皆重视做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就是先从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做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肯定和支持,成就一番事业。曾国藩在其遗嘱中写道:“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因此,我认为学校的教育应该重视道德品质教育,要把“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即先育人再教书。
2、重视勤俭教育
曾国藩的家族何以数代不仅没有衰落,而且代代都有才俊?这关键就在于他倡导了勤俭的良好家风。他曾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他强调节俭,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的确,不勤俭节约,不积一砖一瓦,怎么盖高楼大厦?怎么建千秋功业?因此,要重视勤俭教育,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3、培养吃苦能力
俗话说:“娇子不如杀子”,对孩子的过分娇养只会使他们丧失自立的能力,形成依赖心理,最终害了他们。因此,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西哲有言:“伟大源自苦难。”没有吃过苦的人,好比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旦面临外界的凄风苦雨,就会零落凋残,就会萎靡不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不英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4、参与慈善事业
参与慈善活动,是在善良心态的感召下的举动。它虽然减少了些许财富,但这种善良情感的萌生和巩固,激励了旁人,对人的成长和成功是极有益处的。先贤林则徐说得好,“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所以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奉献爱心,造福社会。只要人人奉献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今,教育问题在一些人的嘴里被神秘化——似乎讨论的都是教师应该怎样怎样,不应该怎样怎样,否则降薪下岗,上刑上法。而最可怕的是,一些基层的所谓理论家也鹦鹉学舌,在最广大的基层糊弄、恐吓着老师们,他们“装神弄鬼”,随意更改上级文件,给教师上枷锁。搞得老师们六神无主,魂不附体,整天担心惹“祸”上身——批评教育学生反被学生“教育”,玩完了自己。奉劝一线的老师们,别受顾左右,别担惊受怕,有“教育法”“教师法”作为护身符,本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理论,用正当的教育手段,先育人再教书,实实在在地走自己的路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