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的传人

(2013-02-26 00:00:26)
标签:

部落

个头

后裔

湖人

每年一次

分类: 民俗民风

http://s13/mw690/634dacccgd6775f90bd7c&690

今天又在闽北新闻上看到“游蛇灯”的表演了。因为要上班,所以未能亲临,但每年一次的游蛇灯表演还是让我难忘。

闽北延平府之樟湖古镇地形狭长,前临闽江,河岸开阔,北靠印山,峰峦起伏延绵不断。这个地形象块木排,漂浮于闽江岸边。樟湖镇的人们怕这个“木排”被闽江水冲走而蒙受灾难,建国前每年从正月初六至正月二十一按姓氏或街道轮流举行游蛇灯活动,每户一灯,每晚一游。游蛇灯的高潮是“竹蛇”游到高坡处作环绕状,意为竹蔑在石笋上打结,为“木排”更换上新的竹笮,新的一年里人们可以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近年的蛇灯,其头尾形状仿效龙灯,但人们仍称其为蛇头、蛇尾,综合了娱神与自娱等因素。樟湖人每年都积极参加游蛇灯活动,一条竹蛇少者有30块灯板,多者达到700多块灯板,连接成一、二公里长的一条蛇阵,浩浩荡荡,绕镇蜿蜒而行,家家户户用大量鞭炮和香铳等候在自家门口或巷口迎接,以示禳灾祈福。蛇灯在锣鼓鞭炮声中,犹如一条长长的火蛇腾跃在夜空,煞是壮观。游蛇结束,人们将蛇头、蛇尾送进蛇王庙焚烧,颂祝蛇王升天,祈求蛇神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田园大熟、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上古三代时,福建境内至少居住着7支互不相属的土著部族,称之为“七闽”。春秋末,楚灭越国,部分越人入福建,史称“闽越”,他们喜欢傍水而居,习于水斗,善于用舟,最重要的习俗是以蛇为图腾、断发纹身,盛行原始巫术。《说文解字》在解释“闽”字时说:“闽,东南越,蛇种。”所谓“蛇种”,意谓闽越人以蛇为先祖,反映他们对蛇的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信仰相辅相成的巫术在闽越人中也相当盛行。闽越人流行断发纹身的习俗,《汉书·严助传》说:“(闽)越,方外之地,断发纹身之民也。”这实际是原始巫术的“模仿术”,剪去头发、在身上纹上蛇的图案,用以吓走水怪。如《说苑·奉使》所称:越人“断发纹身,灿烂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在相当长时期内,这种崇拜一直存在于闽越族的后裔中,闽越族的后裔一直保留着断发纹身的习俗。

由闽之蛇图腾,我想到了中国之龙图腾。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这也体现了华夏民族绝对优于其他民族-—不屈、顽强、团结,龙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也就是龙是从蛇演变过来的,传说中龙的形象是: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意味着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为龙。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中国历代君王,皇袍上都以龙为帝王标志。说明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龙就是一种权利、力量、智慧的综合体,龙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以中国人始终爱龙、望龙、信龙。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http://s2/mw690/634dacccgd67760d3bf6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