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他者”:拉康的主体哲学批判
(2011-03-20 11:13: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术论文 |
“我是他者”:拉康的主体哲学批判
摘要:一般而言,我们习惯地认为,人的自我不仅是他与世界万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中心出发点,而且也是他的强有力的行为的中心出发点。自我对于我们的生存意识来说是根本性的。然而,拉康却作出了不同乃至相反的回答:“自我”是一个虚假的存在,是一个“无”。那么,现实存在中的“我们”是谁?拉康说:“我”是“他者”。拉康正是在“想象域”、“象征域”和“真实域”三个层次上证伪了“自我”——主体的存在,阐明了“我是他者”的哲学命题。
关键词:拉康;主体;他者;想象域;象征域;真实域
引言
拉康曾言:“主体的无意识即是他人的话语。”[1]“‘我是他人’——这咋听起来自相矛盾的论题就像红线一样贯穿在拉康的全部著作之中。‘我’如何成为‘非我’,成为‘他人’呢?我们已经习惯于认为,人的自我不仅是他与世界万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中心出发点,而且也是他的强有力的行为的中心出发点。自我对于我们的生存意识来说是根本性的。它让我们自己在想象的焦虑不安和最为秘密的期待中认识到我们存在,因此保存着我们身份的秘密。”[2]而且,当人一旦陷入对自我的怀疑,笛卡尔的那句名言就会在我们耳边回荡: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我可以怀疑这,怀疑那,但是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只要我一怀疑我在怀疑,就正好证实了我在怀疑。”[3]
在笛卡尔的鼓励下,我们就会在怀疑之后重返自我,重新确立“我”的主体地位。我们真的能够在这种鼓励之下“重返自我”吗?在拉康看来,不能!永远不能!因为,自我的起点本身就是一个“无”,或者说,我们本就没有家园,何来的“重返”呢?既然“我”不是“我”,那么,“我”是谁?拉康回答说:“我”是“他者”。
一条主线:主体性反思与批判
张一兵曾对拉康思想做过这样的判断:“拉康哲学是西方20世纪出现的一种深刻的主体批判理论,他意在否定和解构整个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新人本主义人学基础,特别是对施蒂纳、克尔凯郭尔以后发展起来的以个人主体为基始的存在论进行釜底抽薪式的革命。”[4]
那么,施蒂纳、克尔凯郭尔的主体理论是怎样的呢?
施蒂纳[5]的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这本著作之中。施蒂纳的哲学核心是个人,即“自我”、“唯一者”,在此基础上要求绝对自由的极端利己主义。施蒂纳说:“神的事是神的事业,人的事是‘人’的事业。我的事业不是神的事,不是人的事,也不是真、善、正义和自由等等,而仅仅只是我自己的事,我的事业并非是普通的,而是唯一的,就如同我是唯一的那样。对我来说,我是高于一切的!”[6]在施蒂纳看来,任何神圣的事物和神圣的事业都是“利己主义”的变体而已,只是加上冠冕堂皇的外衣吧了。他这样说道:“还有什么不是我的事!首先是善事,而后是神的事、人类、真理、自由的事、人道和正义的事;以至我的人民、我的君主和我的祖国的事;最后,则还有精神的事和成千其他的事,惟有我的事从来就不该是我的事。‘呸!只考虑自己的利己主义者!’”[7]在这一点上,施蒂纳与拉康还有相似的地方,即我们从来不是为自己活着。拉康与他相区别之处,一是拉康把施蒂纳所说的“我”都给否定了;二是拉康的“我”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而施蒂纳则是现实层面上的。
克尔凯郭尔与施蒂纳有所不同。克尔凯郭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他反对官方形式的基督信仰,保持自己对上帝的绝对忠诚。因此,他的“自我”与施蒂纳的极端自我是有着很大的区别。那么,克尔凯郭尔的“自我”含义是什么呢?克尔凯郭尔说:“人是精神。但什么是精神?精神是自我。但什么是自我?自我是一种自身与自身发生关联的关系,或者是在一个关系中,这关系自身与自身所发生的关联;自我不是这关系,而是这关系与它自身的关联。人是一个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的综合、自由与必然的综合,简言之,是一个综合体。综合是一种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这种方式思考,人就还不是一个自我。”[8]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自我是一种关系或者关联,但不是一个综合体,因为,人是属于综合体的。人是通过精神彰显自我。克尔凯郭尔又说:“这样,一个与自身发生关联的关系,一个自我,必然或者建立它自身,或者有他者(another)所建立。如果它自身对它自身的关系已由他者所建立,那么这个关系就确实是这第三者。但这个关系或这第三者仍是一个关系,而且它使自身关系到了那建立起整个关系的力量。人正是这样一个从出的、被建立起来的关系。”[9]也就是说,自我是一种由自身或者他人建立的关系,而人则是这种关系的产物。“在克尔恺廓尔(克尔凯郭尔)看来,‘获得’自我是我们作为人的核心生活目标。我们是否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这决定了我们是作为个体的自我真正生存着、或者我们仅仅生存着,即根本没有成为自我而只是虚度了一生。”[10]
那么,拉康是如何使达到这种“证伪”的呢?即这种“证伪”是如何进行的呢?这就是拉康的“三元组合”理论模型:想象、象征、真实。
[1] [法]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言语和语言的作用和领域.褚孝泉译.拉康选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275.
[2] [德]格尔达·帕格尔著.李朝晖译.拉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
[3] [法]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
[4] 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5.
[5] 施蒂纳:施蒂纳(1806~1856)德国哲学家。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1835年肄业于柏林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员,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运动。著有《唯一者及其所有物》(1843),《反动的历史》(1852)。
[6] [德]施蒂纳.金海民译.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5.
[7] [德]施蒂纳.金海民译.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3.
[8] [丹麦]克尔凯郭尔著.张祥龙,王建军译.致死的疾病[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10.
[9] [丹麦]克尔凯郭尔著.张祥龙,王建军译.致死的疾病[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10-11.
[10] [美]苏珊·安德森著.瞿旭彤译.克尔恺廓尔[M].北京:中华书局,2004.77.
[11] 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