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生家庭

(2022-06-30 17:04:08)

现在网上老爱说原生家庭如何如何,对我造成如何如何重大的影响,等等。总感觉很奇怪,是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呢,现实找不到就往过去找!

谁都不可能否认,很多问题都与原生家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也不能太往这方面靠,去归咎于这个。对于普通出身的普通人而言,这也太高看一个家庭的作用了!

原生家庭当然很重要,但它也当然太渺小了,一个人的成长,或者一个人的教育,或者对一个人真正的改造,最终还是社会,是社会造就了这个人,最终还是要靠残酷的现实对一个人的毒打,就象打铁一样,不打不成器,“不受打击老天真”,而家庭呢,不可能有这种力量。实际上,很多人都是社会环境造就历练出来的,包括各种各样的贵族家庭出身的人,他也不可能是光靠家庭,也还要经历社会的锤炼。社会才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场所。

每个人不可能没有种种磨难,不可能没有种种痛苦、失望,甚至是绝望,但要冲破和超越这些坎坎坷坷,把自己从中拯救和解放出来,一个人的经历加上一个人的悟性再加上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真正能得到的自我的救赎。

一个家庭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功能,就象让一个小池塘完成要让人锻造出大海性格的人来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家庭只是一个人的人生起点,只是刚刚开始,离终点远着呢。起点好未必终点就好,同样,起点差也未必终点就不好,关键还是要看过程。“寒门出贵子,纨绔少伟男”,有时原生家庭好可能还是坏事。

龟兔赛跑,兔子如果路上睡着了,不愿意努力,就是天资再好,也还是要输的,不顶用。这是问题的一面。还有一面就是,狼即便生在极其恶劣的家庭里面它还是狼,羊生在再优渥的环境里面它还是羊,这个天生禀赋更是决定的因素!

狼永远是狼,狼不会吃草;羊永远是羊,羊不会吃肉。这个生态没有人能够改变,也没有人能够给你去主持或能改变这个狼与羊之间的公道。社会也一样,只能靠自己:吃与被吃,思维的高度决定了最终的结局!

比如,谈到不容易,非常保险、谨慎、没毛病的话题就是这样说:父母啊,不容易!实际上,谁都不容易,儿女也不容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所以,这些话都是一种正确的废话,除了试探人的口风,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你就会发现,羊有羊的不容易,狼有狼的不容易,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最本质的问题是你是愿意选择羊的不容易还是愿意选择狼的不容易,选择狼的不容易你要付出什么,选择羊的不容易你会付出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核心。这才是为什么会出现降维打击的根源,这才是没有人能化解的根源,这也就是从一开始、从根上就不是一类了,这也就是思维高度的不同必然分出了类别,也就必然分出了结局的迥然不同。

所以,可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在当时,所有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如此而已!不要怨天,不要尤人,不要尤原生家庭。

我们可以好好看看维度高一些人的各种各样的对话,就知道我们思维盲区里边的东西太多了,过去我们多么无知了!

实际上,生态链的问题,比如,生态也容易做到多样化,但要做到众生平等,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伟人可以做到和谐共生,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但对于其他人而言,不要说减轻了,不要吃相太难看,不加剧,不恶化,慢慢能恢复生态链的问题了,就已经算很不容易了,都应该算是奇迹了。

说到这,让我想起曾经写的一篇小小的散文,标题是《蛇不能吃》:

“在山上,我与一位手里提着血迹斑斑的野兔的老者相遇。猎物已经死了,猎人高兴地谈论着。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也高兴地向他请教问题。当谈到如何吃的时候,猎人应答如流,无疑对怎样吃是娴熟的。那么,他对野味涉猎得无疑也很广,于是我向他谈到了这山里的蛇,如何吃蛇?老者大骇,说:蛇不能吃,你要知道,蛇是神鸟,是不能动的,是这山里的神灵,动了它是会给人带来灾的。是啊,老人说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采药打死蛇后,山里果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小雨的往事……

站在山上的世界,野草漫山遍野的世界,动物的世界;望着山下的世界,楼房鳞次栉比的世界,人的世界;觉得两者虽然表面上很不一样,其实又是那么得相同!

鸡鸭鹅可以吃,吃了很正常,因为是凡鸟;蛇不能随便吃,吃了不吉祥,因为是神鸟。猪牛羊可以吃,谁也不觉得怪异,因为就觉得应该吃;虎豹熊则不能吃,吃了就会感到惊骇,因为觉得不应该吃。

有无本事的生命的命运由此可见一斑,吃与被吃的应该与否由此可见一斑。人也一样。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强者的世界,无论动物还是人。不仅生时生存状态殊异,即使死的方式和死后对人产生的影响,受到的礼遇也是大相径庭。

强者在任何地方都受尊敬,就象虎豹是动物中的强者受到人的敬畏一样。而弱者的奉献乃至捐躯都被视作一种平淡而不会留下痕迹。”

这篇文章是四十年前的东西了,记忆的深处深深地留存着当年的悲悯情怀,和对弱者天然的一种共情。当然,时至今日对这篇文章也有一种忘不掉的深深的敬意!因为说明了一个问题,生态链的问题一定是全局的,全社会的,不是局部的,家庭的,是一定要分出强弱来的,而且还是不可能改变的。至于你怜悯也好,慈悲也好,都改变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所以,对于原生家庭的心理纠结可以说大多都源于是处在社会环境里的弱势,或者就是因为一种焦虑,一种弱势心理、一种弱势心态。这都可以理解,说说就可以了,发泄发泄、疏解疏解一下烦恼就可以了,但千万不要说得多了,就真的相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渴望
后一篇:躬逢胜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