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体备课1)9-4 认识厘米
(2017-09-01 11:00:42)
标签:
教案 |
分类: 教学设计 |
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教学生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进行对物体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会一些直观的物体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也接触过尺子,只是没有专门量过物体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
教学难点:建立厘米的观念。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在教法上实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应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
3.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等活动来巩固新知,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元硬币、回形针、图钉、圆片、夹子、牙签、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1元硬币、回形针、图钉、圆片、夹子、牙签、尺子、纸条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拿出一把尺子,问学生这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问学生远古人没有发明尺子时用什么测量物体长度,引出用身体的一部分测量。
2.师生用一扎测量课桌的长度。
3.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回家找一找1厘米长的物体。
板书设计: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尺子
零刻度
刻度线
字母“cm”,表示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