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集体备课 因数与倍数(1)

(2015-03-10 21:07:53)
标签:

教案

分类: 14-15第一学期教案和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时划分:8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合数……………………3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P56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9÷5=1.8      30÷6=5     2÷3=0.6

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二类

9÷5=1.8  19÷72.71  2÷3=0.6   26÷8=3.25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26的倍数,26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65的倍数,6530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c的倍数,bc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

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1818的因数;

18÷2=92918的因数;

18÷3=63618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1236918 

30的因数

123469121836

36的因数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2=6    1226的倍数

26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作业: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21)题和同步训练对于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