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2014-11-30 20:23:40)
标签:

反思

分类: 14-15第一学期教案和反思

14-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小学部数学教研室  宋海香

本次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了更深入全面的分析我数学教学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下阶段的教学研究工作,特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成绩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一共92人,100分的有9人,90-99分的有52人,80-89分的17人,60-79分以上的13人,不及格的1人。从统计的这些指标看,成绩是还不算太理想,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标。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1.由于时间紧张,期中考试前我没有带领大家一起复习,而是布置学生自己课下复习,一部分学生比较偷懒,肯定没大复习,对有些知识已经淡忘。2.试卷的出题内容太广,太散。3.试题适合,很灵活,有很多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后才能解答正确,尤其是解决问题,有两道题都出现四步的应用题。4. 由于是两个班,一些中下学生平时有些顾不过来,对他们抓的不牢,以致于他们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连基本的口算和计算这部分学生错的比较离谱。

二、试卷分析

   纵观试题,好象是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次考试好象在做思考题,想考满分难,今年试题比往年灵活还有点难度。我对各大题的得失分情况作了统计,从五年级的试卷情况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判断题体现的比较明显,不会举反例想一想,试一试。

2.对概念的理解和结论的掌握不好。部分同学在回答填空题和判断题时有所体现,有的出现了很不应该的错误。

    3.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同学计算是弱项,理解能力倒是不错。大多数同学都或多或少的出错,这里不光有粗心的习惯问题,也有的同学就没掌握方法,尤其体现在简便算法上,不能看出到底利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4.操作题掌握的最好。想起来在这部分知识位置和可能性时,为了学生真正的掌握,我采用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多观察,多想,多看,多参与,看来是收到了效果。

5.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够。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上,主要是这次的解决问题也比较难,有两个都是四步的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

本套试题共有六个大题,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第一大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此题共有6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从学生答卷来看失分非常严重。特别有下列试题如:第5小题填上“>”“<”或“=”,2.47×0.892.474.99÷1.984.99,5.08÷0.15.08×10等。分析原因:学生对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一个大于1、等于1或小于1的数,积和这个因数的大小关系掌握的不好,有的死记硬背结论记反了,极个别同学不思考随便填的。第6题有关循环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还要再讲一讲比较的方法。

2.第二大题:判断题。(共10分)

2小题学生出错的不少,原因是学生做题不灵活,可以举例试一试,就知道了。第30.30.7×5=1×5=5有不少同学还打对号,主要是对于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又忘了,过于享用最近学习的简便算法。还有第4题,对于商不变的规律掌握的不是很好,理解不到位所以出错。还有第6题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对于这两个概念只有在上课的时候讲过,也没有重点强调过,可能是比较抽象,有个别学生理解不了,所以出错。

3.第三大题:选择题。(共10分)

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平时学生会计算,但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如:第2题,与算式54.3÷0.54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1543÷54 25.43÷54 3543÷5.4   此题是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但是学生看到前两个选项有些糊涂了,没有直接考虑商不变的规律。这道题也为教师们敲了警钟,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多变换题型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4.第四大题:计算题。(共24分)

本试题是计算题,共分为三部分: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主要是有小数加、减、乘、除法,试题设计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无偏题怪题,主要测查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掌握情况。但是学生对于脱式计算掌握的不好,可能是学生对于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很纠结,耽误了时间,还有的中间过程没有认真计算,导致最后的结果出错较多,这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一个题。

5.第五大题:动手操作。(17分)

操作题掌握的最好,只有个别同学出错。

6、第五大题:解决问题。(共24分)。

此题共有6个小题。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小题,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去尾法”保留整数。第4题,这个题目给的信息特别多,有些学生弄不明白问题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思路不清楚,主要是这个题目需要四步,应该来说是一道比较难的解决问题了。第6小题是课本上分段计费的问题,但是课本上一般是顺向思维求一共花了多少钱,但是这个题目是逆向思维,知道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告诉了分段计费的标准,求小华家上月一共用水多少吨?也需要四步才能解决,也是一道比较难的解决问题,学生出错较多。

四、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这次考试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教学。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数学解题习惯的一套模式。例如:读两遍题目——思考解题——校对数据——计算检验,并加强训练。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以高效课堂为契机注重教材的钻研,合理使用教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法,那法,不吃透教材就没法。

3.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要练透、练深,同时更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计算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对计算题常抓不懈。

5.分层教学,给后进生一线希望,给优等生一个挑战。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础,培优补差并举。培优补差的重点是补差,主要渠道是课堂。

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