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鲍晓晴由于工作需要,每天公文包里都装着许多现代化办公工具,诸如文曲星、商务通、U盘、手机、MP3、录音笔与数码相机等。这么多东西放到一起,不仅找起来不方便,有时也会相互产生电磁干扰。
2005年3月,鲍晓晴参加一次同学聚会,把这个烦恼跟同学们说了,同学告诉她国外有一种隔离包,能很好的保护文具。聚会上得到的信息让鲍晓晴很兴奋。她当天晚上回到家里便上网查询,果然找到了一条有关信息:把一种隔离电磁的薄膜缠在每个现代化工具上,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并有效地保护电器。
第二天,鲍晓晴就跑到中关村的电脑城内购买了这种隔离电磁的薄膜,欣喜之下的鲍晓晴觉得这是一个自己创业的机会,不久鲍晓晴辞职了。回家后的鲍晓晴选出两家产品性能好、质量稳定的隔离薄膜厂。接着,鲍晓晴又联系了一家接收自由来活的箱包公司。随后,鲍晓晴把购买来的隔离薄膜提供给了箱包公司,并设计出30几款箱包样子。
2005年9月,鲍晓晴先在中关村内的硅谷街内租下了一间门面。为了能让这个产品一下子被市场接受,鲍晓晴还颇费心机地给自己的包包起了一个名字——MP3隔离包。
随后的一个月里,有头脑的鲍晓晴静下心来把顾客分成了3类。一种是像自己一样的有超大压力的白领,她们需要的是容量大、能存放多种品种的背包:一类是专业人员,像IT工作者、记者等,他们对专业器械的保养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对背包的要求要实用;还有一类就是普遍的上班族,他们拥有最常用的手机、MP3、数码相机等,因此他们喜欢形式活泼、美观小巧的坤包。鲍晓晴果断的跟箱包厂签订了订货合同,他依次根据上述需求要了20款货品。门店一开业,这种隔离包便受到顾客的好评,以致供不应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