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养了三年之后,周宣王终于感觉到自己身体稍微好点,精神头也好了许多。
于是,为了放松一下如同宫殿般的沉闷心情,他决定去到郊外打打猎,展示一下自己久违的风姿。
从早晨出来,一直打到正午时分,众人都收获颇丰。在吃完午饭之后,周宣王确定起驾回宫。
但是,就在回去的路上,一件怪事再次发生在了周宣王的身上。
时值夏日,又在晌午时分,天气格外的闷热,坐在马车上周宣王,在颠簸中身子渐渐有些困乏。于是,他就在车上小息了片刻。
然而,就在他即将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辆白马素车正在快速向自己驶来。只见车前方站立着一个身穿朱红红色衣帽,手拿朱红色的弓和朱红色的箭的人(衣朱冠,执朱弓,挟朱矢),正在搭弓准备射箭。
周宣王仔细一看,顿时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三年前被自己杀死、而预言要在三年内为自己报仇的杜伯。
正在周宣王惊慌之余,杜伯的弓箭已经射出,而且直指周宣王的胸膛。
中箭后的周宣王大叫一声,顿时昏厥了过去。
回到宫中,太医虽然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依旧没有挽救过来这位当年的盛世英主。
而且,对于当时这件事情,凡是跟随周宣王一同出来打猎的人,没有不亲自眼见得。远近城镇的人,没有不听说此事的。并且,这件事情还记载在了周王室的史书《春秋》上面(当是之时,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
然而,关于周宣王的死亡,太史公的《史记》上却没有给出任何的说法,只字未提。但是,在其他的历史资料上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前面我们所讲的死于杜伯之箭的说法,就出现于《墨子》、《史记·正义》、《太平御览》等书中。
而另外一种关于周宣王之死的说法,出现于“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中。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当年鲁国内乱,姬括之子伯御杀死了周宣王亲选的鲁国国君姬戏,而这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就是挑唆伯御造反的人,正是当时邾国国君——邾娄颜公。而且,在伯御攻打姬戏的时候,邾娄颜公也出动了不少的兵马,帮了不少忙,最终把伯御推上了鲁国君主的位子上。
然而,后来在周宣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勃然大怒,在率军杀死鲁国国君伯御之后,又挥兵攻打邾国,邾娄颜公也正是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被杀死的。
而且,怒气未消的周宣王又取消了邾娄颜公儿子夏父的继承权,重新确立了一位新的君主——叔术。
然而,不久之后,事情便发生了奇怪的变化,叔术通过奇异的手段杀死了周宣王,只是因为一个女人。
原来,邾娄颜公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婆(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在自己的丈夫被周宣王杀死之后,她就对外放出了一句话——谁能为我报杀夫之仇,自己就以身相许(有能为我杀杀颜者,吾为其妻)!
于是,为了得到这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叔术便策划了一次极为秘密的刺杀行动,杀死了周宣王(叔术为之杀杀颜者),并且顺利娶到了这位美人(而以为妻)。
也就是说,周宣王最后是死在了一位女人的手里。
关于这两种说法,不论是材料的出处,还是事实的真实性,本人认为后者的可信度都要高于前者。而且,周人为了维护周宣王的尊严,篡改了他的真实死因。
并且,在《墨子·明鬼下》记载杜伯射杀周宣王的时候,杜伯所穿的衣服,行刺周宣王所用的弓和箭,都是“朱”色的。“朱”与“邾”是同音字,而且根据古人的习惯,为了忌讳某种东西,不好直接表达的时候,他们就会用与之相近的东西来代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周宣王其实是死于“邾”人之手。
现在,我们就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形——当周宣王带领一帮臣子到野外打猎的时候,邾国的新任国君叔术就已经向周王朝派出了刺客。而刺客为了掩人耳目,在行刺之前特意化了妆,装扮成杜伯的样子。
果然,当刺客猛然出现的时候,包括周宣王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吓住了。就在大家的惊呆之际,刺客射出了那要命的一箭。
于是,在大家还没有彻底清醒过来的时候,刺客利用地形、地貌,顺利逃离出去,完成了刺杀行动。
所以,当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刺客早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