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楚国人并没有在周老大的这次征讨得到教训,反而挑衅周王室的把戏玩的越来越出格。
然而,楚国人之所以敢这么玩,是有着自己的原因的。这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周王师的一个软肋,他们坚信,只要自己抓住这条软肋,就能够把周王师置于死地。别说让他们过江来打自己了,就是连自己的面估计都见不上,都得去阎王老子那儿去报道。
对于楚国人想继续与自己玩下去的劲头,周昭王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敢和我较劲,你小子估计是不想混了!”这是周找王此时内心的真实的想法。
三年后,也就是周昭王十九年(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再次集中周王师和各诸侯国的兵力,做好了攻打楚国的准备。
当然,这一次周昭王同样是亲自上马。都说老将出马(除了讨伐楚国外,之前周昭王也多次讨伐过其他方国),一个顶俩,到底周昭王能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就这样,在大军的护卫下,周昭王一路南下,一直来到汉水北岸才停下脚步。
面对宽阔的江面,周昭王并没有打算带领大家一跃而过的想法,也没有插翅飞过去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自己率领的不是天兵天将。要想过河,还淂必须有船才行。
于是,他吩咐手下的将士去四处搜罗船只,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寻找到最多的船只。因为那些让自己十分不爽的楚国人就在河的对岸,他实在是不想在这里多呆一分钟,他想早点让楚国人尝尝自己的拳头,让他们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让周昭王和其他将领都很高兴的是,他们并没有花费多长的时间和精力,就找到了可以足够把全部军队渡过江去的船只。
包括周昭王在内的所有周军将士都很高兴,出师以来,一切都很顺利。本来大家以为集合这么多船,最起码也得两三天的时间,没想到居然只用了半天时间,真是天助我也,此战我军必胜!
兄弟们,不要高兴的太早了,因为好戏才刚刚开演。等到这场戏演到高潮的时候,估计你们会为你们的这个想法感到无比的后悔。如果你们其中的某人兄弟能够活过今天的话,我想他们今后不会有人再敢坐船过河、渡江,而且他们还会明白一句俗语的真实含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好了,废话不多说,继续说我们的故事。
相信大家一定会很纳闷,按照历史导演通常的安排,在得到敌人入侵情报的时候,被攻打一方应该千方百计地给对方制造麻烦才对,为什么楚国人在周军到来之前没有把这些船给清理干净?难道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以为自己可以和周人光明正大地干一场,想在世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胸肌?
不是的!楚国人还没有这个胆量,因为他们也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要是单挑的话,自己根本就不是人家周王室的对手,因为上次那场战争就是最好的说明。
事实告诉我们,这些船都是楚国人特意留下来的。而留下这些船的目的,恰恰也是给周王朝的广大将士用的。
什么?有没有搞错啊?楚国人难道疯了么,会做出如此的傻事?
不,楚国人没有疯!恰恰相反,楚国人之所以这些做,却正好说明乐他们的聪明之处。
因为在楚军之中并不缺乏智谋之士,当他们得知周王师将再次来“看望”自己的时候,一个极其大胆但事后证明又是极为管用的注意很快就被楚国上层采纳了。
这就是给周军造船!
楚国人造船的方式很简单,步骤如下:
首先,把已经造好的船只全部从中间给劈分开。这一步的要点是,要保持被分开的地方要尽量整齐一致,为下一步能够很好的的进行打下基础。
其次,把已经分开的船体重新拼接起来,用自己当地独特的胶液涂在船体结合处,把船体固定好。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粘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保持船体被分开前的样子,不许有任何的异样之处。
第三步很简单,那就是把这些粘接好的船体,放在向阳通风之处凉置几天,是胶液能够更好地把船体粘结在一起。
最后一步就更简单了,几天之后,只要把船体拼接处涂抹胶液痕迹给清除掉,完全保持之前的样子,然后把它们给弄到江边就可以了。
做完这些之后,楚国人就开始等待着周军得到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周军使用这些船,那么自己就有必胜的把握。
周军渡江之时,也就是他们覆亡之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