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周公想起了那个曾经“子事文王”的鬻熊的后代。就这样,熊绎就被封在了荆蛮大地上,爵位则是最低等的子、男之爵。
虽然作为楚人首领的熊绎,此时能够和鲁侯伯禽、卫侯康叔、晋侯燮、齐太公的儿子齐丁公一起侍奉周成王,但他并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说白了,他此时就是个打杂和看家护院的。
平时没事的情况下,熊绎就和齐、鲁、卫、晋这些周王室的宗亲诸侯们一样,拱卫着周王室的安全。而每到诸侯要到周王室进行朝拜、盟会的时候,虽然熊绎也前去参加,但他并没有资格接受周王的款待和赏赐。
每次觐见完周王,呈上自己的贡品之后,他都会被通知到外面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做什么?——主持祭祀仪式!
之所以让熊绎来主持这种祭祀仪式,说来着还都是他们自己找的。
原来,在楚人生活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只有当地才特有的奇特植物——苞茅。这种植物可以在祭祀的时候起到一个独特的作用——过滤酒水。
由于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对于酿酒技术,时人还没有彻底的掌握住。所以,酿出来的酒水,往往都是不太纯洁,带有一定的酒渣。
这种酒水,自己平时饮用倒没什么。但是,在祭祀天地、神灵和自己祖先的时候,就得把这些酒渣都的给过滤出来。
聪明的楚国人,最先发现了苞茅具有这种作用。后来,鬻熊在为周文王工作的时候,就把这种祭祀的仪式和必备之物——苞茅,一同带到了周国,并被周人所接受。
所以,自此以后,周人凡是重大仪式上的祭祀行为,都是由楚人来执行,而且还得自带工具——苞茅。
这种仪式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缩酒。大致过程就是:仪式开始的时候,把苞茅竖立起来,然后就把酒慢慢的倒在苞茅上面。酒汁顺着苞茅的外沿就慢慢地流到了地面,意味着酒水已经被天地、神灵和祖先饮用了。而酒水中那些不干净的残渣,则就流淌的时候留在了苞茅之上。
这种仪式,表明了楚人对天地、神灵还有祖先的尊重。但是,他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就是从鬻熊那时候起,楚国有了进贡苞茅的责任,每年都要进贡,风雨无阻。不然,周王朝的祭祀仪式没法举行。
所谓:国家大事,不是打仗就是祭祀(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作为国家的大事,你能耽误吗,你敢耽误吗?!
所以,从此之后,每年楚人都会从自己的家乡,挑上很多担苞茅,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历经风吹雨打和漫长的行走,来给周王室送上这几捆东西。送多了也没用,第二年就没法用了;送少了又不够一年用的。
说来也很奇怪,不知是周人没有找到、还是根本就没有去找这种植物的代替物。反正楚人年年都在做着这件事,折腾的够呛。
等到后来楚国强大了,渐渐地就不想向周王室承担这份责任了。后来齐桓公带领中原诸侯来找楚成王兴师问罪的时候,第一个罪责就是因为楚人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苞茅,害得周王室现在祭祀的时候缺少专业工具(楚贡包茅不入,王祀不具,是以来责)。
言归正传,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楚人在周王室的地位还相当的低。
在周人看来,楚人毕竟还是外人。相对于楚人这个外人来说,鲁国、卫国、晋国都是自己的家人,不是叔叔、就是兄弟。燕国和齐国和自己的关系,也相当的不错。楚国这个外人嘛,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