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鲁侯伯禽那样,姜太公也面临着和当地土财主争夺地盘的情况。
原来,在姜太公的封地上,之前就生活着一个东夷人的部落——莱人。该部落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原先殷商王朝存在的时候,他们也只是象征性地向上缴一些贡品而已,中央政府并没有特意派人来管理他们。
殷商灭亡后,莱人逐渐过上了无人管理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日子,而他们的首领们也在这一期间逍遥惯了。一听说新王朝在管理各地的措施上,比旧王朝还要严格,当即就表示,一定要给来自己这片土地上任的人,来个下马威——把他给赶走,接着过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于是,当姜太公一行到达营丘的时候,早就被他们的眼线上报给了自己的首领。于是,莱人的首领便带领着自己的广大族人,向姜老师轮起了家伙,准备打群架。
姜老师何许人也,我国兵法权谋学的鼻祖。想当年周武王攻打殷商和其他不服从的诸侯的时候,各种用兵之道都是从姜老师那里学来的。天下都能被姜老师的徒弟给拿到手,做为老师的姜太公,岂能怕你这个没有军事谋略、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只会打群架的一群土包子。
结果很明显,在姜老师早有防备的情况下,莱人被打得大败,从内心深处是彻底的服了自己的这位对手。自此之后,虽然莱人还时不时地挑起一些事端,但大的作动却从来都没有做过。因为他们也很明白一句话——惹不起咱躲得起!
当然,这些莱人兄弟们并没有被姜老师和他的后人们给斩尽杀绝。在他们看来,只要大家能够和平相处就是最大的乐趣,没有必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所以,一直到春秋中后期,莱人一直还都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并且在齐景公和鲁定公的“夹谷之会”的时候,还曾友情客串了一番。
在处理完了前来找事的莱人之后,姜太公开始着手筹建自己的国家和规划都城。
经过几个月的筹建之后,一个新的国家自此屹立在了周王朝的东方,并将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齐国。
国家建立了,都城也有了,接下来该办正事了——管理国家。
对于这个问题,姜太公早在就任的路上,估计就已经有所考虑了。在经过莱人的这样一闹,姜太公心中有了更加具体的治国方略。
所谓之国,在建国初期主要就是治理百姓。因为国家、国家,没有一个个和睦的家庭,哪来的强大国家?
所以,在如何治理百姓方面,姜太公决定采取和鲁侯伯禽相反的措施——入乡随俗。
对于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能看得明白。简单的来说,就是当地人平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就是了。
相对于鲁侯伯禽的“移风易俗”,姜老师的这个办法要简单很多,而且还省去了很多麻烦。比如,最起码姜老师不用亲自监督当地人完成长达三年的守孝期。
所以,姜老师在初步建立起齐国之后,就到周王朝去述职去了。
当姜太公来到丰邑之后,周公对于姜太公的速度之快很是惊讶——你来的这也太快了吧?
姜太公笑着对周公解释道,自己只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些当地人确实应该改的野蛮行为,对于大部分的风俗,我们采取了接纳和包容的态度,所以才会来的稍微快些。
当鲁侯伯禽前来周王朝述职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半之后的事情了。面对齐、鲁两国截然不同的治国方式,周公此时也不免多了一份担忧——鲁国之后很可能将会服从于齐国(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因为齐国的举措“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