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短暂的准备后,管叔鲜、蔡叔度和武庚禄父公开表示反对周公执政,并且举起了反周的大旗。
在接到诸侯叛乱消息的那一刻,周公内心猛然一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自己代替幼主摄政,不就是防备诸侯们造反么,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然而,更让周公惊讶的是,没想到这第一个举起反周大旗的叛军里面,竟然会有自己的两个兄弟。
周公心中隐隐作痛,但是,自己不能违背自己对君主和姜尚、召公的承诺,必须把这次叛乱给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周公的想象。武庚禄父的叛乱之旗竖起来之后,立马就有很多诸侯国响应。
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肯定与武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继武庚禄父之后,在周王朝广大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之前被周人强大武装所屈服的很多诸侯国,也相继举起了叛乱的大旗。
一时间,华夏大地硝烟四起,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有些事情我已经像你们解释清楚了,但是,如果你们依旧固执己见,刻意与国家为敌的话,那就别怪我无情,不顾及兄弟情面了!
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太甲》
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042年),在请示过周成王之后(这个是必须的),周公率领大军讨伐这次叛乱的主角——武庚和管叔鲜、蔡叔度。
周公明白,自己只有先把这几个带头闹事的人给镇压下去(包括自己的两个亲兄弟),其他那些见风使陀、实力有限的诸侯才会有所收敛,也就好对付了。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此时周公除了拥有强大的王师之外,还拥有较多的诸侯联军。比如当年分封的那些诸侯,很多人此时都主动站了出来,协助王室平叛。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所谓的叛军,根本就撼动不了深得民心的大周王朝。而叛军门除了武庚、管叔鲜和蔡叔度三人联合在一起外,其他的诸侯都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战争初期,周王室的军队还是受到一些挫折的。因为这次武庚禄父他们是经过精心策划,有了充足的准备之后,才发动的叛乱。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地盘建立了很多的防御工事,进可攻,退可守,给王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损失。
但是,虽然这样,在周公的亲自指挥下,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征讨,最终还是打败了“三监”,扫除了主要的叛军。
下面来看一下周公对这三位敢于造反的仁兄的处理:
武庚禄父——杀,管叔鲜(周公的三哥)——杀,蔡叔度(周公的五弟)流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