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人在来殷商故地之前,武王就已经把他们的任务清楚地告诉他们,他们知道自己来此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来管理殷商的遗民,更多地是来监视、牵制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的。
故而,在最初的几年,尤其是武王在世的时期,他们二人是根本就不愿意主动和武庚禄父搭讪的,而对于武庚禄父的讨好,两人也一般都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我们是来监视你的,你只是一个没有被关进牢笼的高级囚犯。我们会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要主动和你划清界线,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勾结贼人之子的罪名,他们实在是担当不起的。
所以,在最初的几年里,双方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时刻防备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虽说双方关系不是很融洽,但也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但是后来,周武王的离世,幼主的登基,一直到最后周公悄无声息的摄政,彻底打破了他们之间的这种僵持不动、有些尴尬的关系。
当周公摄政的消息传到殷商故地的时候,他们三人对这件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当然,管叔鲜和蔡叔度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是极其的气愤。
没想到啊,平时这个温文尔雅、沉稳大方且以德服人的老四(周公排行老四),居然也会干出这种瞒天过海、先斩后奏的事情啊!其他事情也就算了,他居然在没和大家商议的情况下,私自执掌起了天子的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此看来,今后我们兄弟都要听命于他了!
不行,这太不合理,他也太自作多情了,他以为他是谁啊,就可以执掌天下,从此就可以呼风唤雨了。
但是,很快他们就有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姜太公和燕召公已经承认了周公旦的地位。
两位德高望重之人况且如此,其他宗室人员肯定也已经默许了他的这一行径。不,我们坚决不能够默许,我们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于是,很多天来,管叔鲜和蔡叔度都在一起商讨着某件外人所不知晓的事情。
然而,他们的种种反常行为,早已经被潜伏在他们身边的某些情报人员,传递给了他们的主子——武庚禄父。
自从武庚禄父得知周公摄政的消息后,就加紧让人观察管叔鲜和蔡叔度的一举一动。后来,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二人对周公旦的此举表示出了深深的怀疑和强烈的不满。
好,怀疑吧,往最坏的方面怀疑。你们几个兄弟之间要是内斗起来,那才是我最想看到的一幕。只要你们之间动起手来了,上天赐予我的最佳时机也将来临。
干什么?
恢复我殷商的天下,把你们彻底的赶走,让你们也尝尝国破家亡的滋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