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就这么走了,不仅留下了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王朝,还留下了几个年幼的孩子。其中最大的太子姬诵,此时也才十一岁。
公元前1042年,在姜尚、周公旦等人的拥护下,太子姬诵登基。他就是历史上的周成王。
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一个年幼的君主,一切都让人浮想联翩,这一定会有故事发生。
在外人看来、尤其是那些并没有死心塌地效忠周王朝的人,这个时候是有机可乘的。国家还没有彻底稳定,当年迫于周人武力而屈服的国家之中,现在想要造反的比比皆是。
幼主继位,天赐良机!
就是周王室内部也是人心慌慌。很多人都在窥视着天子的宝座,只是苦于没有借口而行动。很多居心叵测之人,也趁机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暗自操作着。
于是,一时间朝野内外一片混乱,各种势力纵横交错,国家形势岌岌可危。
都说时势造英雄。就在这危难存亡之时,周公旦挺身而出,担当起了维护国家稳定的大任。
国君年龄小,暂时还没有能力来处理政事。而太多的人又想趁此时机捞取更大的利益,天下不稳、国将不国。此时,必须有一位不怕磨难的人出来坐镇,以安天下。
天下皆乱、我不乱,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江山社稷,舍我其谁!
具体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代替年幼的周成王来执掌国政。
周公旦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聪明一世的他,却忘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找人来商议。
时间紧迫,危机四伏,周公旦一时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自己先出来稳定时局吧,等过一阵子再和他们商量。反正自己是国君的亲叔叔,难道我还能害他么?
但是,这一切都是周公旦一个人的想法,别人又怎能知道呢。
所以,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他的意料。当他坐上天子宝座之后,立马就遭到到了始料未到的巨大舆论压力。
这些舆论的造势者,就是他的那些年轻的兄弟们,比如管叔鲜和蔡叔度。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为了一个字——权!
都说人心隔肚皮,你说你是为了国家好、为了百姓好。但是,谁信呢,你以为我们都是三岁小孩啊,你怎么不让我们来执政呢?
在我们大伙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你就自己坐上了天子宝座了。这么多兄弟,你说你跟谁商量了?!
其他有封地的兄弟有的已经回封国了,你为何不回去,老赖在都城不走。别以为大家不知道你的小算盘是怎么打得,你的阴谋那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于是,一时间,关于周公夺权的流言绯语如同狂风暴雨般袭卷了整个都城地区,并且快速地向四周传散开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