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不光是一个推演八卦的高手,而且还是一个善于脑子的聪明人。
回去没多久,他便做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事情,他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洛河西部的大片肥沃土地,无偿地献给了帝辛。
都说见钱眼开,帝辛同志见了这么多的土地,也有点眼开了。
他把姬昌的这一举动看作是对自己的服输,这样一来,他就正中了姬昌的下怀。姬昌就是用这些土地来迷惑帝辛的,让他通过此事来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通过此事,姬昌还有一大收获,这个才是他最终所想要的,那就是--人心。
土地有价人心无价,它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它是最终决定土地归属权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于是,这样一来,既使帝辛降低了对自己的怀疑,使得西岐获得了十余年的安定发展空间;再者,诸侯们也被
姬昌的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所感动,纷纷加入了以姬昌为首的反商阵营。
帝辛安心地笑了。
姬昌也同样笑了,等着吧,先给你个甜枣吃,早晚会给你一棍子的!
自此,帝辛变得更加昏庸,再加上费先生与恶来同志二位仁兄的大力帮助,使得众诸侯大臣对帝辛越来越害怕,相互间日益疏远,信任度也日渐降低,有些诸侯干脆不来朝拜了。
回到西岐后的姬昌,听从了姜尚等人的建议,做了一些虚假的表演。
他表面上对殷商王朝服服贴贴,整日与人游山玩水,并且在国都内建造玉门,筑灵台,列侍女,撞钟击鼓,婉然一副享乐腐化的样子。但却在暗地里,更加积极地修善修德,大力发展生产。
于是,越来越多的诸侯在帝辛的迫害下投归西岐。诸侯间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都不去殷商,而是去找西伯昌,让他来作理论,很多危机在姬昌的调解下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虞地(今山西平陆县)和内地(今山西内城)的交界处,有一处地方先前就没有划清楚界线,后来两地人为了争夺土地发生了多次群殴。
于是,有人想到了西伯昌,便拉众人去到西岐找姬昌评论。
但是,进入周地不久,他们便都脸红了起来,并且一至决定不必再继续往前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原来,当一行人来到周地后,发现了一个再于他们来说是个奇怪的现象,在地里耕作的农民都相互谦让地界,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的百姓都十分尊敬老人。
于是,他们都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惭愧,相互间还说道,他们所争斗的,都是周人所不耻的,若要再去找西伯侯,那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于是,双方握手言和,结伴而归。回去后,都把自己原先认为的地界往后退了一大步,不久这块相让的土地成了双方的友谊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