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781
  • 关注人气:2,9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秀谭钱学森的“=”精神

(2022-08-05 09:20:47)
标签:

转载

分类: 好文转载
钱学森的精神
认真,=细致,=严谨,
=求实,=开拓,=创新。

    钱学森的“=”精神

 

   6月28,新华社发出陈嘉庚的演词摘要鲁迅、陈景润的手记,“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

   这让我想起在《人民日报》上,先后拜读到钱学森的事迹:413日《钱学森做的试卷你见过吗?60多年前学霸的笔记,工整得像打印的》,530日《今天,致敬中国科学家!》共9位,其中第一位就是钱学森(第六位袁隆平、第八位钟南山)。

   随后,我查找了《钱学森手稿》,一套两卷500多页,是从其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整体上看,与上面提及的一样,“工整得像打印的”,稍看一眼,就令人肃然起敬。

   继而随便翻翻,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进而仔细阅读,在一页手稿里,连用几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欣赏之际,与其说那是手稿,莫如说乃是艺术品。

   掩卷之后,我脑海里总浮现着“=”。等号表示相等的含义,相等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等号的出现,与方程有关。数学在萌芽时期,就已有了方程的记载,也就有了表示相等关系的方法。在中国,书写时是以汉字“等”或“等于”表示。在外国,先是阿默斯纸草书中以“”表示相等,丢番图则以“”或间中以“”为等号,雷科德于1557年出版《砺智石》,首次采用等号“=”,但推广很缓慢,直至十七世纪末期,以“=”为等号才被人们所接受,并渐得通用,因此这符号亦称为雷科德符号。

   回头再说钱学森的“=”,那么中规中矩,既充分体现了他唯美的人格,也充分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精神。1950年在争取回归祖国时,被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我看重要原因之一恐怕是那“=”精神,它=认真,=细致,=严谨,=求实,=开拓,=创新。

  近些年,我国航天领域继承钱学森的意志,继往开来,正如陈嘉庚“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终于节节取得胜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于是人们高呼:“我们上面有人了!”

  惜乎在现实中,有些人凡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终至一事无成,却不但不埋怨自己缺乏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精神,反而一味怨天尤人。在他们那里,什么“条件论”,什么“价值论”,什么“小节论”,不一而足,却没有钱学森的“认真论”,“严谨论”,“规矩论”!

   按“细节决定成败”之说,钱学森一丝不苟的“=”精神,给人一个启示:只有认真做好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犹如认真砌好一砖一瓦,才能像盖好雄伟的高楼大厦一样,确立光辉的人格形象,创造巨大的人生价值!

  

          (原载2021630日《长风文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