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和多动症孩子的情感依恋问题
(2023-05-31 07:30:29)
标签:
老詹自闭症多动症强制性专注训练育儿 |
分类: 生活篇 |
有许多家长给我提这个问题:比如说高强度训练会不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变得更弱更少,或者孩子对父母情感比较弱怎么办,也有一些家长讲到,孩子要是没有依恋,必须要首先重建依恋。
我训练了这么多孩子,我对情感依恋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体会的。确实有很多孩子对父母没有什么情感,父母或身边的人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个工具,只是饿了渴了或者有需求时,可以满足他们要求的工具的存在。
比如说我训练的Tony,他刚来训练时,就是这种状态,完全没有目光交流,对父母没有任何依恋的感觉。但是在我强制性专注训练不长时间后,也就是一两周的时间,孩子就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目光,对于妈妈的感觉,就有了明显的改变,这种变化并不是功能型的需求变化,而是一种情感的变化,就是有了一种依赖。
这样的例子在好几个孩子身上都是有的,在这点上我是很清楚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变化?其实是这些孩子他们身上有非常明显的多动的特征,他们无法专注,无法关注旁边的人,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眼神,所以感觉上他们没有情感,情感非常缺失。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是他们的情感被他们的多动所干扰,针对多动经过训练,把这些干扰去掉后,他们的情感就恢复了。所以这个过程不是一个情感重建的过程,而是一个情感恢复的过程,本身是具备的,只是一个恢复的过程。
我在训练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记录,有视频,大家都可以看到,目光从没有到有,从不能叫妈妈到能很深情地叫妈妈,这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
当然还有一些情感本身就非常弱的孩子,家长就说,要多抱,要多和孩子互动,交流等等。像Jacob就是个很有趣的例子,他一着急,或者得不到满足,他就叫阿姨的名字,因为他有很多要求在我们这里得不到满足,比如他不想吃东西,或者想吃不让他吃的东西,他叫我们都不会满足他。但他的阿姨就不一样,为了不让他哭,只要Jacob叫,阿姨就会满足他。他只要遇到问题,就开始叫阿姨,于是就离不开这个阿姨了,感觉上好像他跟阿姨很有情感依恋,好像比他妈妈还要亲近,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情感依恋,所以不要混淆。
很多家长说专门训练孩子的情感依恋,这点我并不认同。我一直说孩子的训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亲子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语言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眼神交流的过程,所以不是一个简简单单要专门进行所谓的情感训练,这个我不认为是正确的。
孩子的情感如果表现不出来,我们要恢复,如果没有,建立的方法也不是说要专门去训练情感。像情感方面,孩子和妈妈的依恋,我作为一个训练师,我怎么能建立起孩子和妈妈的依恋呢?实际上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影响情感的因素剥离掉,让孩子的情感能够展现出来,这样我就做到了恢复他情感的能力。
再有一点就是,通过大量的训练,孩子能够关注,能够观察,能够有更多的眼神,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能观察到情感的因素,这样对孩子和父母的交流都很有好处。情感是双向的,是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孩子有了,父母也有,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情感才会得到加深。
所以我认为,对于情感的问题,大家要想清楚主次先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有的家长说,如果不先建立情感,怎么训练呢?要先建立情感再进行训练,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是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