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詹的高尔夫生活
老詹的高尔夫生活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29,526
  • 关注人气:1,9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大地震》影评

(2010-07-25 09:47:53)
标签:

唐山大地震

亲情

汶川

分类: 影评/话剧评论

7月24日 星期六

 

    今天晚上去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确实有几次眼睛湿润了,看完后我花了一些时间认真地回味了这部电影,有些感想。

 

    这部电影有三条线索:一条线是四口之家的母亲元妮,在地震时她的丈夫把她推开自己冲向即将倒塌的房屋救孩子,结果被砸死了,她两个龙凤胎的孩子方登和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因为时间的关系和当时救助的条件,只能选择救一个,元妮选择了儿子方达,最后把儿子救了出来。但元妮在震后的32年里,一直怀着对丈夫的感念和爱,还有对女儿的歉疚之心,把儿子方达抚养大。

 

    第二条线是儿子方达,尽管被救了出来,但失去了一条胳膊成了残疾人,也没有很好的读书,后来去杭州打工,成为了一个老板,在汶川地震时,方达去参加了救灾。

 

    第三条线是女儿方登,被母亲放弃后作为一个死尸放在死人堆里,一场大雨浇下来,女儿醒了过来,被解放军救了出来。因为痛恨妈妈选择了弟弟,就没有说出妈妈还活着,后来被解放军收养了,生活在部队大院,开始了另一种生活。方登后来考上了大学,嫁给了一个加拿大人并移居到了加拿大,在汶川地震时,她也去参加了救灾,然后在唐山人救助站碰到了自己的弟弟,最后返回唐山和母亲相见。

 

    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母亲和女儿这两条线。母亲元妮在地震过后,非常艰辛的抚养儿子,希望儿子长大成人。儿子方达没有考上大学出去闯世界,留下她一个人艰苦的生活,死死的守着唐山和她的老屋,一直坚持着对丈夫的爱,但是在这个过程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更加丰富的描述。

 

    而女儿方登在被解放军收养后,成长的过程和经历也没有什么波澜之处,上了大学后在大学里认识了师兄,未婚先孕,这个时候她毅然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在这一点上其实导演并没有交待的很清楚,只是让女儿强调她是唐山人,是从死人堆里出来的。实际上方登选择一定要生下这个孩子的原因从逻辑上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她认为她的母亲放弃了她,她决不能像她的母亲一样放弃她自己的孩子,但导演只是把这个归结为爱。她因为生了孩子,不得不退学,然后带着孩子艰苦的生活,最后碰到了加拿大人并嫁给了他,去了加拿大生活。

 

    这个过程也没有什么太多波澜和让人震动的地方,只是在这三十二年里,女儿一直没有原谅母亲,一直痛恨母亲选择了她的弟弟。在汶川地震时,她在救灾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母亲面临着类似的选择时,她才猛然间感到了母亲应该还是爱她的,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做了这样的选择,她的内心怨恨得到了化解,和弟弟相见,然后回到家和母亲相见。 和母亲相见时,她原谅了母亲,知道母亲还是爱她的,然后母亲看到女儿的时候,向女儿跪下来道歉,这是个感人的场景。

 

    这部电影有很多的镜头是非常催人泪下的,但是我觉得这些催人泪下的镜头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为了让人感动而已,这部电影还是没有深刻的表现出唐山大地震对人性更深层次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又是如何持续地引导着他们的生活,直到最后他们的心理的回归过程。

 

    整个电影让我感觉还是有些肤浅,首先片名叫做《唐山大地震》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导,实际上唐山大地震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背景而已,如果不是唐山大地震,而是其它的地震,也同样可以把这个故事讲下去,所以冯导利用了唐山大地震作为了电影的噱头。

 

    这部电影中还充斥了很多商业元素,这样一部非常讲求感情世界的电影,太明显商业化的元素,会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最重要的一点,导演还是把重点放在了那些催人泪下的小节上,并没有站在人性和人文的更高的角度去探讨,所以我对这部电影还是不能给出很高的评价。

 

    举一个例子:电影里还有一个环节,在地震之后,母亲元妮带着孩子从医院回来,这时孩子的奶奶和大姑从济南来到唐山,想把孙子接去济南生活,离开这个已是废墟的城市,当时母亲很痛苦的答应了。但当公共汽车开动以后,孩子的大姑又劝说了孩子的奶奶,说元妮不能失去这个儿子,否则她无法生活下去,奶奶痛心的答应了,儿子从车上下来,又回到母亲的怀抱,这是个很感人的场景。

 

    但当这个儿子方达长大后有了妻子,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元妮的孙子,当时方达的妻子非常想带着儿子去孩子的姥姥家,但是方达不同意,他怕伤害了他的母亲,这时母亲元妮没有让儿子儿媳把孩子带走,而是选择了让他们把孩子留下来。这个情节当时是让我很吃惊,因为我觉得,母亲元妮经历过失去孩子的痛苦,也经历过儿子走了又回来失而复得的情景,她应该很理解作为母亲的心情,但是她当时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把孙子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这大大的削弱了元妮作为一个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母亲的形象,她应该理解另一个母亲的心情的。这是令我很不解的,虽然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情节,但是如果元妮能够让他们把孩子带走,那她母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会更加高大,这也反映出这部电影对人性深处的挖掘是不够的,没有真正的表现出这样一个高尚的母亲的胸怀。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有很好的票房,因为首先它借用了如此宏大的事件作为卖点,其次,它有组织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情节。但是我确实不认为这是一部优秀和伟大的电影,并不像冯小刚本人所以为的那样,没有呈现出那一份思索、回味、与向前走的力量。

 

    我原本想象的这部电影是一部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生命延续的渴望,对于亲情的依恋,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的追求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