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疃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

(2012-10-08 11:57:17)
标签:

河南疃镇

宋体

个体私营经济

邢临高速公路

新材料

杂谈

http://s3/middle/63411a55hcb84428e8a72&690

河南疃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

(2012—2016)

 

    河南疃镇是曲周县北部的一个经济较发达乡镇,位于两市(邯郸、邢台)、四县(鸡泽、邱县、平乡、广宗)交界处,省道宁魏公路、永河公路贯穿全境,北与邢临高速公路接壤,交通十分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全镇总面积77.41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辖34个行政村,8780户,3.7万人。

 

河南疃镇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以打造两市四县区域交界经济强镇为总体目标,以科技振兴、民营复兴为抓手,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商贸活镇”战略,全力抓好新材料产业园区、自行车(童车)生产基地和轴承工业园三大建设,积极推进鹏达新材料、自行车(童车)配件生产与研发、轴承生产与研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快崛起步伐。

到2016年,力争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0亿元,年均递增20%,财政收入完成2000万元,年均递增30%;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年均递增15%;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年均递增30%。民营经济发展继续当好全县的排头兵,民营企业产值、税收实现翻一番目标,在全县继续保持绝对优势,为曲周在邯郸东部振兴中做贡献。

一、搞好空间规划,突出发展重点,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今后五年,河南疃镇产业发展以定魏公路为中轴线,规划镇域产业4大片区:东北部规划为工业园区,大园区里划分自行车(童车)生产、新材料、轴承、棉纺4个小园区,实行园中园,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聚集区。西部以永河线为中轴,规划为高效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适应健康、安全、绿色、生态、高档的发展趋势,着力发展有机农业,抢占市场制高点。发展高档种植,每年引进一到三个高档种植品种,发展餐饮、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服务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生态种植,开发高端消费、高附加值的项目;东南部规划为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区,以北高庄康宝樱桃生态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樱桃、大枣、葡萄等果品种植,引进名、特、优新品种,用四到五年时间建成面积5000亩,开发旅游资源,利用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延长樱桃的上市时间,逐步建设独立型的观光旅游采摘园区。镇中心所在地规划为新型商贸区,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整体开发、分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镇区扩容和档次提升”工程。按照“西扩、北移、中提升”的发展思路,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搞好硬件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

二、发挥传统经商、创业优势,着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1、抓强镇产业,蓄足后劲。以鹏达新材料为科技创新产业。抓住新材料园区发展契机,把选上项目的重点放在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增强谋划和跑办力度,加大技改投入,建设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申报省级研究中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的新材料优势得以巩固和扩大,年销售额要达10亿元以上。投资1.3亿元建设恒博蓝宝石晶体二期扩建项目,投资3.2亿元建设ITO、IZO靶材项目,新增建设用地150亩, ITO、IZO靶材产能达100吨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五年内建成集氧化铝、氧化锆、LED、ITO、IZO等产品先进工艺和设备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形成龙头带动,群体发展的良好格局。

2、抓富民产业,奠定优势。五年内,民营企业要按照“引进技术,培植龙头,集约经营,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引进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设备、工艺,加快“传统+科技”步伐,向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迈进。自行车配件、童车、轴承、棉纺、机床交易等富民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要达到60个。现有骨干企业要通过技术联合、制度创新、结构调整逐步壮大实力。到2016年底,每家企业聘用2-3名行业专家,争创20项省以上知名品牌产品。五年内,自行车配件(童车)生产基地要迅速形成规模,年销售额要突破100个亿。五年内要新上5-10个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要达到30亿元,投资超500万元项目达到100个,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达到40个。五年内力争实现营业收入、纳税两项指标翻一番。
   3、抓园区建设,壮大载体。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聚集优势,提高效益的原则,重点抓好以自行车配件(童车)生产基地和新材料园区为重点的工业区建设。一是制定政策,优化环境。要以优惠的政策,较低的发展成本,吸引相关的企业、项目向工业区集中,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二是高点建设,增强吸引力。要突出抓好道路、供排水、电力、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工业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形成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新机制。在抓好两大基地建设的同时,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李口轴承产业园、郭口机床交易市场两大富民产业聚集区,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投资或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全社会建园区的路子。
   4、抓全民创业,扩张总量。今后五年,全镇民营企业要以年递增10%速度发展。一要浓厚氛围。逐步引导全社会增强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信心,鼓励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各类能人领办民营企业,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搞民营的新局面。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各类能人脱颖而出,营造更加浓厚实在的尊商、亲商、富商的氛围。二要强化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建立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要转变工作作风,在优化环境的同时,以解决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为重点,强化具体服务,落实好各项激励政策。解决企业在用工、人才上的制约因素,为人才落户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三要突出特色。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靠特色产业带动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使个体私营经济成为特色产业的主体,构筑起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

三、以生态有机农业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衍生产业

1、发展有机种植,建好生态农业区。以土地整合、流转为中心,推动包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农业资源流转与整合、促进农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园区化管理、现代化经营、国际化销售”的现代农业转变,有效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适应绿色、安全、健康、生态的需要,在永河线以北,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的生态农业区,五年内扩大到10000亩,建设成为邯郸邢台两市最大的生态农业区。注册品牌、加大推介,用品质占领高端市场;延长生态农业的产业链条,开发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食品、餐饮娱乐相关产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循环化、社会化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之路。

2、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今后五年,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生态、绿色、环保、宜居农业新观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以高庄康宝樱桃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樱桃、大枣、晚秋黄梨果品和金银花药材种植,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建成面积5000亩,实现增收4000万元。以吨粮田建设项目为重点,积极做好农田沟渠林网建设,构筑“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的农田基本建设格局,到2016年,力争建成吨粮田面积达到4.6万亩。

3、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把中国农大请进来,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提升西部、南部村农业种植传统观念的转变。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

4、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机制,建立利益引导,鼓励个人出资与农业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田间路硬化,五年内硬化镇内的所有田间路。在田间灌溉上,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全面整修支漳河、一分干、罗官营渠等水利工程,完善农村水利条件。

、加大对镇区的建设改造力度,打造宜居繁荣的商贸服务区

坚持以基础设施为前提、产业发展为支撑、先进文化为内涵,认真做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年均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的速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环镇道路,打通交通命脉,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到2016年,建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集新型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服务为一体的邯郸东部区域重点乡镇,加快推进城区扩城增绿,提升城镇品质,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放射状”的发展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努力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建设新农村
    五年内,要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镇村庄体系规划,根据村庄分布和自然、地理特征、现有公共设施布局等,村镇规划采用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形式,逐个进行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再逐步进行改造建设。到2016年基本实现农村城镇化、镇区城市化、城镇一体化的目标。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委会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新民居建设正常运行。到2016年,全镇要建成河一中心村、西弓骆中心村、三口中心村等三个新民居示范村,70%以上农户搬入新民居,其他村民居改建户要达到50%以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建设“区域名镇、经济强镇”提供坚实支撑

 1、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16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9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农户上网率达50%以上。
    2、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6年,镇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镇34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

 3、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使镇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行资格,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控制传染病,传染病疫情网络100%;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012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