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语是前人对起居卫生的古训,说得极有道理。生活当中经常碰到食言寝语的现象:会餐时,一边吃饭,一边说笑调侃,笑到喷饭喷水时,给桌上的菜或别人碗里添点调料事小,要紧的是呛到气管里,引起吸入性肺炎,事就大了。睡集体宿舍,熄灯后,有人开始说话,说着说着兴奋了,自己睡不着了,害人家也睡不着了。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
周日与老妈共进早餐,老妈边吃鸡蛋,边想跟我说些什么,结果呛到了,咳个不停。我站起身,赶紧帮她拍背,递上水杯让她喝口水缓一缓,她推开杯子直摇头,捂着嘴连着呛咳,差点喘不过气来,脸色都有点变了,我好紧张。终于,她咳了好一阵才缓过气来,喝了水后渐渐平静下来。多危险啊,我对她下了指令:从今往后,吃东西、喝水时再也不许说话,要么说完再吃,要么吃完再说,她直点头。要是记得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就没那么多惊险场面了。
“食不言”对老人和孩子格外重要。孩子吞咽反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调控能力差;老人吞咽反射、神经系统功能衰退,应急调控能力也相应减弱,若不注意就会发生呛咳的事。人体咽喉的会厌处,食管和气管共同开口处,共用一块软软的瓣膜,好比铁路上的岔道,听神经指挥,扳过来、扳过去,遮盖关闭其中的一个,相当于扳道岔。要吃东西了,食物要通过交叉道进入食道和胃,神经就指挥把气管关闭,让食物顺利通过;要呼吸喘气了,神经就指挥把食管关闭,让空气顺利通过交叉口,通往气管和肺部;神经指挥犹如交通红绿灯,叫停就停,叫行就行,食物和空气各走各的通道,不抢不争,安全通行,食不言就能保证安全。若吃饭说笑,交通指挥失灵,亮了红灯,也没人理,气管和食管两个通道同时敞开大门,就出问题了。空气跑到胃里还好一点,顶多肚子胀气,不碍大事。食物跑到气管里问题就大了,气管是个最最娇嫩的器官,好比眼里容不了一颗沙子。轻则引起吸入性肺炎,重则引起憋气窒息。
今天是平安夜,明天是圣诞节,下个星期新年到了,亲朋好友又可以欢乐会餐了。切记切记,为了平安快乐,好好吃饭——食不言;好好睡觉——寝不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