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信息提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完全有可能好的。看过一期《中华医药》的电视节目,说的就是“癌症能治愈”,我很感兴趣地看了这期节目,受益非浅。
北京的一位科研人员陈思年,从事地质工作。1998年63岁时,发现有中晚期肠癌,手术中淋巴结10个有1个转移。医生告诉他,化疗的成活率是50%,不化疗凶吉未卜。他和老伴做了调研,发现化疗后效果也不理想,而且很痛苦。他决定放弃化疗,把家搬到北京郊区密云县山区里,一住就是十年。
到了2008年9月,距离他得病的时间已有10年,陈思年的病不仅没有发展,而且越活越健康,打破了医生“活不过5年”的预言。为什么会这样?
1、陈思年是知识分子,从事地质工作,有调研的习惯。地质勘探工作对于思维习惯的养成有不可或缺的帮助。全信书不如没有书,不信不行,全信也不行。信一半,另一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闯出一条创新生命的道路。
2、他每天步行5公里,到密云山谷去取泉水,真可谓一举三得。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是一得;喝优质泉水是二得;每天步行活动,活了气血是三得。据说水质极优,煮10年容器也不结垢。每天就喝这样的水,为身体补充微量元素、排毒、溶毒创造了条件。背水回来是一体力活,出汗加速排毒是一良方。
3、食物结构发生变化。原来吃肉多,每周至少2-3次。现在注重早餐质量,吃玉米、山药、鸡蛋、豆浆成为每天必备食物。另外自己种了两块自留地,学种菜,采摘新鲜蔬菜,既活动了筋骨,又吃到了新鲜蔬菜。
4、重新找寻生活乐趣。他教村里的小学生英语;为来密云游玩的游客义务导游讲解;他为村里的老人理发。在这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关键是不悲观,不气馁,乐于助人、心态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最佳药方。
5、陈思年总结:有幸得癌,有幸退休,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博一博,寻求自然的帮助,又找回新的生命。过去的压力,来自公家的是45%,自己给自己加压是55%,一年中加班无数,正经休息只有正月十五和年三十2-3天,疾病就是这样得来的。
陈思年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未曾得病的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是对抗癌症,重新创造生命的典型范例。有越来越多的人正以自己创造生命的奇迹和事实来证明癌症能治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