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2020-06-21 08:42:25)
标签:

旅游

游记

文化

杂谈

分类: 绿野游踪

去下马坊遗址公园完全是个偶然。

原本想去灵谷寺,结果兜兜转转来到了下马坊的十朝历史文化园。园内绿树葱茏,内有十朝博物馆,免费开放。我们城市的博物馆可谓多矣,最有名的是中山门的南京博物院,其次朝天宫的南京博物馆,再有大行宫的六朝博物馆,还有民俗博物馆,这时看见了一个十朝历史文化馆,去过以上博物馆的人不免有些好奇,这个馆有什么可看的?盘桓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文化馆很适合南京新移民和中小学生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前世今生:从冶城、越城、金陵邑到秣陵、建康……

于我而言,所得乃是循着朝代更替,将盘桓于此的历代文人的写南京的诗词一路看来,颇有意思。最意外的是苏轼和王冕均有写金陵诗词。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当然也看到了朱元璋霸气侧漏的几首以及乾隆皇帝附庸风雅若干,他们事实上也算不上文人了。

文化馆文物寡淡,图片丰富,转了一圈出来外面已阳光灼目了。

信步闲走,道路两边石碑上也是文人诗画,偶见到妈妈对稚子讲解碑上字画。绿树掩映的步道很清静,历史名人的白色石像不时出现,或坐或立或卧,历史场景仿佛依稀闪现:孙权、谢安、朱元璋、朱棣、郑和……

继续向东就是下马坊遗址公园了。时见栉风沐雨的前朝遗痕:侧卧的石龟,形态安然的石马,肃立拴马柱……这里就是六百年多前都城的禁区孝陵卫原址了吧?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600多年前,“孝陵卫”是大明帝国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当年这里是皇家禁地,近6000名精锐士兵驻扎于此,文武百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如此庄严肃穆的原因是这是孝陵的入口。因为我们的路径是逆行,所以最先看到的不是两柱冲天式石雕牌坊和禁约碑,而是木栅栏里的“孝陵卫”的卫所。

天气大好,蓝天白云,绿树环绕,只可惜高高的旗杆上没有猎猎作响的龙旗飘扬。一匹石马立在空旷的场地上……很孤独。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卫所右侧有御碑亭,亭有对联,对联落款已然模糊成石马的眼神,难以分辨何人所书。下联第二字也不清楚,猜联为:

长观自在钟山不易千秋色

暂蹕苍茫碑碣曾留一萼春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亭内有篆书《奉旨蠲免三则碑》及云纹,碑边雕卷草纹,碑文部分字迹已漫漶不清。该碑刻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内容为江宁府上元县奉旨因孝陵陵户减少而获清政府允许豁免税赋银两等事宜。忽然想起母亲说起年幼时自家属于中山陵园区,那时属该区居民是不抓壮丁的……原来该区域优待政策由来已久?

离开御碑亭出来就是孝陵正式入口,下马坊的两柱牌坊,额上横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书体公正,笔力犹在。只是牌坊外层有了一层防护罩,难以近观。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如今的下马坊没有往昔肃穆庄重,时见在此游逛的吹奏葫芦丝的老人和遛鸟的市民自得其乐。

且用萨都剌的《满江红》几句词作结吧!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钟山拾遗之下马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书与读书
后一篇:父亲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