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茶流红”浮想一二

(2019-03-28 15:13:49)
标签:

杂谈

最近复习抒情散文,学生最怕的文体。以前的学生说看不懂散文。确实,散文不写故事,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语言凝练。对于没有多少阅历的初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而言,真的很难懂。尤其是语言欣赏,更是难点。

尽管老师把做题思路讲透彻了,“法效容情”学生也会背了,可是遇到具体文字还是不能欣赏语言之美。叶圣陶先生说得真好: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然而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读了,到真正欣赏语言时,驱遣想象来鉴赏的微乎其微。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学生读散文的目的根本不是接受美感体验,而是为了分数。第二,考试考那么深奥的散文干嘛?是不是难为少年人?

那么阅读时学生要想与作者会面,只能凭借语感了。可是语感哪里来?还是要多读书,读书可以让心灵更柔软敏感,更丰富,更具有感知语言的能力。

可是眼下的学生根本没有几个读书的,也没几个肯花时间读书的……有点时间就补觉去了。

今天做了一个散文阅读《艾叶香中寻玉佩》,其中有道语言赏析题:

14.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考的是。“流红”的“流”字的妙处。

在我看来,这个题目不难,驱遣着想象,不就是雨后山茶花开,红花在雨水滋润下红色欲滴,抑或是山茶花开,一朵朵的花儿在风里摇曳,仿佛流动起来?总之结合上下文,春雨过后和麦苗铺绿,写出来的是红红绿绿的活泼春景。

可是翻开答案一看,惊诧不已:

14.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

这样的答案,估计班里没有一个人可以答得出来。百度了答案,一律是这个答案。怕自己孤陋寡闻,于是百度山茶嫩芽的颜色……未果。上课讲答案时讲了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用叶老驱遣想象的方法容易些。

可怕的散文。

可怜见,学生与散文之间隔着作者,出题者,阅卷者……怎么不难?何况又是不爱读书又资质平凡的眼前的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瞌睡
后一篇:老妈的自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