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学生在汉字听写大会上写了不规范的字,我不会去查阅“琅琊”这个词。
假期恶补电视剧《琅琊榜》,看了那么多集,也没有去想查一下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规范写法究竟是什么。我只知道两个“琅琊”一个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提到的滁州“琅琊山”,课本上也写作“琅琊”两个字,还有个就是山东的一个古老地名“琅玡”,琅玡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
可是查阅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上没有收录“琅琊”这个词,只有“琅玡”,解释有两个:山名,在安徽;山名,又为地名,都在山东。再查“琊”字,解释为“用作地名同‘玡’”。字典在“琅”字旁边加个括号,内有异体字“瑯”,为什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本上是这个“琅琊”?估计是两个地方,所以两种写法。回家后查阅了家里的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更是傻了眼,这本字典就“琅”后的词语只有三个“琅玕”“琅嬛“”琅琅“,真真怪哉!再查“琊”字,反而在“玡”的异体字里找到了,解释为“琅玡,山名,在山东。”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安徽滁州的“琅琊”这个地名。《汉语大词典》的网络版解释”琅邪“也作“琅琊“”瑯琊“,居然没有提及”琅玡“,看来人教版课本的“琅琊”根据《汉语大词典》来的?
现在让我疑惑的是:周六汉字听写大会的“琅玡”只说地名,到底该写作“琅琊”还是“琅玡”“瑯琊”呢?有学生写成“瑯琊”为什么就是错的呢?若是按照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就应该写作“琅玡”,若是按照百度百科,那只能写作“琅琊”。那为什么写成“瑯琊”不能算正确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