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风神》1998年第四期——
春夏的复调(九)
【上接2】
4·巧决策
一厂布两点
求发展
仪表突奇峰
1989年元月,东风汽车公司规划处了一份来自仪表厂的“红头文件”:《关于30万辆轿车仪表建议方案的报告》。
沈处长仔细研读以后,好不兴奋。嗨,好家伙他们早已下手了——一厂两点,蛮有意思。这个规划建想不错!
《报告》在东风总部,很快从陈清泰总经理,传到党委书记马跃;从常务副董事长李惠民,传到张世端副总经理;从党委副书记高明祥,传到襄阳指挥部王文德同志,得到了一致肯定。
所谓“一厂两点”,就是东风仪表厂将来的一厂体制不变,分别在两个地方发展:一块在现在的仪表厂的基础上就地拔高,扩建,重点发展卡车仪表;另一块在襄阳基地,重点发展轿车仪表,向百万辆份进军。一套体制管理,一个技术研究系统,“两点”同时发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这是一个巧妙决策。这一实事求是的规划,在仪表厂发展史上,不羁突起一座奇峰,竖起一个长期发展的里程碑。
厂长吴宏开,侃侃而谈:“一厂两点,几个车间过去,技术楼建过去,试制阵地要达到一流水平。轿车仪表建到二基地,三大动力:气,水,电,不用愁。所以,一厂两点发展方案,是我们坚定不移战略目标!”
为此,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在即将使用的第二装配楼,建设一个国内一流工艺水平的车间呢?这样,以点带面,促一促仪表厂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一上水平,二上能力,促使仪表厂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这一“奇想”,马上引起强烈反响和支持。怎么才算是“国内一流工艺水平”?五个标准:
一,工艺布置先进,流程合理;
二,组织“一个流”的生产方式;
三,机械化操作,联动转成流水线;
四,符合文明,安全,均衡生产;
五,工位器具,工作台,采用定置管理和色彩管理。
赵世新总工程师描绘得更加具体:二装配ui是我工厂的一个窗口,一块门面一定要全厂的人力,物力,财力,搞一个样板车间出来,其它车间逐步向这一车间看齐。
张玉庆副厂长更是信心百倍。他说:“‘一个流’是总原则。小总成搞封闭,大总成搞流水线。这样,设备会省下来,人员也会省下来,效率会提高,生产会壮大。这样,一厂两点的建设,预期实现。”
“一厂两点”,战斗烽火,在东风仪表厂,风起云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