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上班下班,备课讲课,批改作业。
不知不觉中,腹中的胎儿,慢慢长大。我怀孕,我并不知道,也算是我的福气。胎儿慢慢长大,时不时调皮地在我腹中踢腿伸腰。我既惊喜又担心,惊喜的是胎儿已经长成,快要出世;担心的是,生孩子的痛苦,我能不能抗住;出生后,有没有足够乳汁喂养他。当时,生活困难,如果没有乳汁,那该怎么办呢?那时,商店副食品奇缺,奶粉、米糕、饼干之类,一概没有。担心归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双脚浮肿得厉害。千里之遥来照顾我的母亲说:孩子要出生了。星期六下午,我找到“工宣队”领导,提出休假的要求,他满口答应,并通知有关老师接我的班。
第二天,休假日。晚上11点左右,我突然感觉内裤有粘粘的血液。母亲和丈夫,忽忙陪我走进干打垒的二汽花果医院妇产科。设备简陋妇产科里,只有一张产床,靠土墙有两张木板长椅,供待产之妇休息。经过一番咬紧牙关的痛苦挣扎,凌晨6点多钟,我的儿子哇哇哭着来到人间。母亲赶忙用早已缝制好的小衣小被,把他包裹好,抱给我瞧。我睁开疲惫的双眼,看见儿子小眼睛睁着,东看西看,并无胆怯、陌生之感。于是,我心中充满快乐,并肯定小儿是个既聪明、又调皮捣蛋的小家伙!
现如今的小媳妇,从怀孕那天起,就调节伙食,增加营养,还有早期胎教。当丈夫的呵护有加,当婆婆的为即将出生的孙儿、孙女,准备这准备那。说水果,孩子皮肤又白又嫩;说多喝鱼汤,促进大脑发育;说多喝鸡汤,婴儿将来身高健康。十月怀胎,还要定期去妇科做检查,做bc,看看胎儿胎位正不正,测盆骨,看看胎儿是不是顺产,少却做母亲的痛苦,骨盆狭窄,会引起“难产”,只能剖腹手术。
更为复杂的是婴儿生下来,记下某年某月某时,留彩色照片,称体重,按新生儿脚印,绘一本纪念册,叫儿子或女儿记住,儿生母苦。分娩后,还要住院观察,丈夫日夜陪伴,婆婆一日送来4、5次有营养的饭菜,以补充生孩子的体力消耗。婴儿还要洗澡,换“尿不湿”。在乳汁未来之前,还要喂水,喂牛奶……如此这般,享受着我从没享受的一切……
我那时,没吃过一个水果,只肯大青萝卜。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身体虚弱。在大澡堂洗澡,因低血糖,昏过两次。在课堂上,两眼发黑,双腿打颤,手扶着,休息一会儿,待呼吸均匀,继续讲课。
我整个生产过程,就那么简单,总发费不到10元钱!
生产以后,丈夫借一辆板车,我躺在硬板车上,头上身上蒙着薄被,母亲抱着小外孙,就出了院。产假只有56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