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明文存》·6·邱广明著·农场纪实(五)·881篇

(2021-06-09 11:46:43)
标签:

挖沟排水

种小麦

养猪

养鸭

又黑又瘦

《双明文存》
邱广明著【6】——农场纪事(五)

       到了秋冬季节,该是挖沟排水时候了。
       第一年,在离连队不远的空地上挖;第二年,全连官兵,去到离驻地十余里的丰乐镇。女生排,住在三间大瓦房里。每天扛着铁锹,在低洼处,挖出一人多深的沟渠。土很软,一锹下去,再用右脚使劲往下踩,满满一锹泥土,顺势甩出很远。沟挖深了,就很费劲了。那是带水的泥巴,一锹泥有好几斤重,要从深沟里甩出来,的确要把力气。好在,我们已不是大学校园里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女学生了,经历日复一日的劳作,磨炼,已经练就干活的本领。手掌上已长满硬茧,整日挖泥甩泥,也不觉得太累,已经 习以为常了。
      沟,越挖越深。站在远处,只见铁锹甩土,看不到人头。沟里有积水,男学员赤脚,挽起裤管,干得热火朝天。女学员也有打赤脚的。大多数穿上胶鞋,以防冰凉的水,侵入肌骨。
      冬天,天寒地冻,飘起雪花, 我们照常挖沟。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沟挖得又长又宽,总也挖不到尽头。这沟挖着何用?如若排水,应当用石块和水泥构筑。挖这样深泥沟,一场大雨倾盆,不是很快变成一洼泥浆了吗?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 没人去问。这叫着“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我们这些只管埋头挖沟,抬头看沟也就是了。部队首长不比大学教授,有问题可以问,可以探讨。有的教授,还特别欣赏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可部队就不同了,首长的话就是命令,服从命令,是士兵天职。再说,我们是来接受“再教育”小知识分子,又是学“洋文”的,更是“封资修”那一套,更不得了了。“吃的中国饭,放的是洋屁”。就是要改造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关系到红色政权 变不变色的万年大计啊。 

     女学员在劳动中,还是受到照顾的。比如,男学员在秋季播种小麦时,播种机日夜工作,白天还好,一到黑夜,容易迷失方向。男学员派往麦地,每天手执一盏马灯,一头站一个,给机械手指路,使播种线条均匀笔直,又加快了速度。男学员分上半夜和下半夜两班工作,白天休息。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单调、寂寞。又在深秋,冷风嗖嗖,站在空旷的田野里,除了看到远处播种机,慢慢轰轰开过来,开过去,再无其它声音。好在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男子汉,不害怕。他们离粮仓很近,每晚还得站岗、放哨、巡逻。这是男女有别呵。

      连队除了养猪,还派遣一位叫马华伦的男学员,与全师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一同养鸭。因为农场离沼泽地只有十几里。那沼泽地土质肥沃,小鱼小虾多,正是养鸭好地方。养鸭从春末开始,饲养孵出的小鸭,直到寒冬腊月才回连队。他们住在沼泽地边,用稻草搭起的、像乌篷船样的卧室,自己动手做饭。
      鸭们,白天,放进长满芦苇的沼泽地的深水处;夜晚,把鸭们赶回用芦苇圈起的鸭圈。两位养鸭员,常常冒着酷暑,到附近的粪池、茅坑,用网状的大勺捞蛆,装进木桶内,挑进鸭棚喂鸭,鸭长得很肥。听说,每季下的鸭蛋用军车装。我们没见过肥鸭,也没吃过鸭蛋。马华伦养鸭生涯,持续了一年多。我只知道,他被评为优秀学员,人变得又黑又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