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
(2015-10-28 20:42:54)
标签:
教育 |
2015年10月12日星期一
上周分析了单元练习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与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同等重要。
今天上《开国大典》,晓宇正好在上海,来听。教学流程如下:
1、
2、
(1)
(2)
3、
4、
5、
6、
7、
8、
9、
这篇课文后的练习中有两个内容比较重要:复述场面描写和用方位介绍教室。介绍教室,大部分学生都能说,无非是说得具体或不具体。但是场面描写确实很多孩子都不掌握的,所以重点放在这点上。但用简要复述的方法是无法让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场面描写也不适合进行复述练习。所以我将复述用在方位介绍上。场面描写则通过读背,分析内容等方法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印象。从第八个教学环节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015年10月13日星期二
第一节课,刚进教室,学生一片惊呼,原来天花板上一盏日光灯的一只脚松了,灯斜挂在半空中。于是赶紧转移学生,找人来修。教室里自然一片喧腾。等灯修完,我对学生做了一番宣讲:遇到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有的同学在喧闹中能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读课外书,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在校工修理时仔细观察?我特地将修灯的过程详细描述了一遍。
原打算上《林海》,经此意外,遂改上古诗。交代了一些背景文化知识,就下课了。
第四节课,晓宇带了一位家长忙中偷闲又来听课,双双也来。课前问晓宇想听古诗还是《林海》。晓宇说,《林海》去年听过了,想听古诗。
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过故人庄》,教学流程如下:
1、
2、
3、
今天布置写小练笔,写电灯事件。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
今天上《林海》,教学流程如下:
1、
2、
3、
4、
2015年10月20日
今天上完《林海》。通过朗读,以及感受岭、树、花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林海的亲切。然后讨论后两次“亲切舒服”的原因。学生能表达,但总觉得不是最理想。本周回到小学部上课,部分学生的听课效率不佳。
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今天用一节课上完《蛇与庄稼》。教学流程如下:
1、
2、
3、
4、
5、
6、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可以的,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弱,经常是有话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好。如果是一些简单的答案,大家参与度很高。一旦需要自己组织语言表述答案,就没有几个人愿意举手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声叹息。
2015年10月22日
今天上《陨石》,教学流程如下:
1、
2、
3、
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
今天上《奇异的琥珀》,教学流程如下:
1、
2、
3、
4、
5、
6、
本单元的第16至18课是风格迥异的科普文章,但主要教学目标是一样的——抓住重点词句,介绍事物,并体会次要内容与主要内容的关系。
今天下午应邀到一师附小上作文课,用的是教材里的题目《菊》。有一年上给顺德的同行看过。这次做了微调,让教学环节更加紧密,让指导过程更加准确清晰。一师附小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眼神中泛着灵光。给这样的孩子上课,真是一种享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