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笔记

(2013-04-24 20:53:52)

日前,《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从美国到上海来讲演,我应邀去听,挺有启发。雷夫对工作投入真心,设计出各种小型课程,激发原本不爱学习的学生逐渐喜欢学习。讲演的地点在商城剧场。好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看过国际哑剧节的展演。其中一位俄罗斯哑剧演员的表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个节目说的是,雕塑家创作了一尊人形塑像。后来塑像得了灵气,活了。他艰难地活动着四肢,在台上踉踉跄跄地走着,然后踏着椅背来到观众席里。近旁的观众们纷纷伸出手,扶着“塑像”。“塑像”用眼神与观众交流。每得到一次帮助,“塑像”便灵活一些。最后完全“成人”。表演结束,我的眼眶潮热。那种激动震撼我至今不忘。

前段时间,我去一所农村小学听课。我在那里带教青年教师已近一年。那天听的是《火烧云》。课中教师提问:“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其中“烧”字能否换成“红”字。学生们略加思考,不等教师引导就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不能换,因为“烧”字写出了火烧云变化的动态。有的说,“烧”字和课题关联起来了,“红”字却不能……课后,我问执教者,是否从上述环节中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因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当了教师之后,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为一个哑剧小品而感动不已——因为我看到了成为人的不易。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每个学生成人。做了二十多年教师后,我明白了只有教师坚持不懈地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孩子间的差距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将来才可尽可能地享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其实,人的教育不就是一种“激活”,一种扶助吗?人的教育不应该在小学里才开始,幼儿园里就应该有,最好再早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67、活动铅笔
后一篇:5月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