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十四

(2011-10-19 11:43:05)
标签:

杂谈

第三版的《儿童杂事诗笺释》中有一篇周作人的文章《儿童诗与补遗》,其中提到两个人“孺牛”、“齐甘”。钟叔河先生在笺释中写:已故的徐淦先生曾亲口告诉我,周作人文中的“齐甘”便是他徐淦二字的谐音,“孺牛”则可能是周氏一九五零年出狱后留上海期间的居停主人尤炳圻。

我记得周氏出狱应该在一九四九年。

另外,我在商老师处看到的周作人送给唐大郎的《儿童杂事诗》手抄本最后,有“孺牛乡兄”的字样。因此,这个“孺牛”应该是唐大郎。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一九五零年二月至五月在《亦报》连载,唐大郎便是报纸主编。

按理说钟先生不会把这些信息搞错,难道另有隐情。

周作人二十年代多次写文章批评章士钊,可是到了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三日,他却抄了《儿童杂事诗》打算送给章或者请他转赠他人,以此求救。老先生到底不是一般的人物,在六六年七八月间就感觉到了“文革”之凶险非比寻常。

20111019

 

八十五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参加一个家庭教育的沙龙。在互动环节,一位家长说,在做了大量的早期阅读后,自己的孩子很喜欢阅读,而且生活中好像只有阅读了,没有别的事情。于是她开始调整,和孩子一起玩,此时又发现自己玩的能力很差。她问,对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是问我的,我有兴趣就抢先回答。家长追问,你是如何陪孩子玩的。我举例说明。谁知,家长竟突然激动起来,对我高喊,你认为自己就那么完美吗?这从何说起?我一时啼笑皆非。

后来我知道了,原来她读了一本女科学家们成长的故事。想从中借鉴,但遇到了困难,便焦躁起来。焦躁的根源在于带着功利心培育孩子。

201110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几张书影
后一篇:八十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