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南师大里
(2011-03-28 14:50:44)
标签:
杂谈 |
清晨,我走出宾馆,漫步在华南师大的校园里。和国内很多大学一样,这里不仅是学校,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社区。街心花园里,不仅有高声读英语的女学生,还有跳健身操的老人。这也可以算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吧。走在路上,微风拂面,有些凉,很舒爽。两边树木茂盛,几乎构成一个拱形的穹顶。密密匝匝的绿叶,或粉或紫的繁花,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南国气象。
傍晚,在手球馆里上《江南春》。第一次在傍晚上公开课。调整了一下教学设计。增加了请听课教师一起读诗,请学生用广东话读诗的环节。班级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自如地说广东话。方言的传承越来越难了。孩子们曼声读来,那声音宛如天籁。我使劲为他们鼓掌。告诉他们,广东话是最接近古代语言的方言。说不定古人就是用类似的语音说话读诗的。我还说,这比用普通话读好一千倍一万倍。学生显然有点惊讶,有点不知所措。我是有点夸张,但这是表达我的感受的最好方式。在诗教的课堂上,我为什么不能夸张一点呢。
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步。在一个下沉式广场上正在举行庆祝华南师大武术协会成立二十五周年的晚会,估计是学生会组织的。我去的时候,几个大学生在唱歌,是串场热身。随后便是太极、空手道、搏击三个板块内容的展示。激越的配乐,精彩的表演,时时引来掌声一片。其间还穿插了一些上下互动的小游戏,同学们踊跃上台参与,笑声连连。和早上一样,观众由大学生和居民组成。最有趣的是,看台边有几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始终跟着台上的表演者像模像样地比划拳脚,真是稚气可掬。最后主持人索性邀请大家一起为这些孩子们鼓掌叫好。
每到一地,我最喜欢的就是混在当地人中,观察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坐在青岛的小巷里喝小米粥,站在南京中华门前看老人遛鸟,到鼓浪屿的街边里看人们喝茶下棋……于我,都是极美妙的享受。如今挤在观众群里,随着摇曳的灯光,律动的节奏,我被这广场上弥漫着的青春气息、勃发的生命力所感动。继而莫名其妙地冒出一个念头——这个国家的希望还是在南方。
耳边忽然响起“昏睡百年,国人今已醒……”这是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是我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台上,两个年轻人身着白色的功夫衫,劲道十足地演练太极刀。我身边的一个观众说,还是老歌好。有三十年了吧。好像是的。
空气中的气味让我想起多年前在南方的经历……
我甩动手臂,舒展着身体,慢慢向宾馆走去。
树影婆娑,多安静的小路啊。
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