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实际上是参加了“徒步中国”的召集活动,详细线路介绍请见他们的官方链接:https://shop42473488.m.youzan.com/wscgoods/detail/3nvisb4a2kvjc?app_id=wx8fd88ffa8abc83ba&kdt_id=42281320&access_token=d48a4be99894b6cb754d16dff5086e&alias=3nvisb4a2kvjc&shopAutoEnter=1&redirect_count=1&sf=wx_sm&is_share=1&share_cmpt=native_wechat&from_uuid=abbb7574-f9fa-f88e-3d74-6aeed17ac498
之所以没有像以往一样自己一人或与朋友一起出行,主要是在前期了解这条线路时发现它的很多入口不太好找,而且本以为三天走的都是野外线路容易迷失方向,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怕出现意外不好处理。另一方面也是很好奇这样的活动,想参加一次体会一下。现已走过,发现与预想的还是有些差别,有以下感受可与后来者分享。
1、这条被称为“经典南太行徒步——一场荡气回肠的人文之旅”的线路,严格的讲是由四段并不连续的线路组成。
第一段为郭亮村至附近的天梯,再折回到昆山村。
第二段为离昆山村不远的丹分沟。
第三段为南太行最高峰——一王莽岭景区内部线路。
第四段为真正的野线——抱犊沟至八里沟18km徒步及八里沟景区内3km。
虽然标为五天行程,但实际上真正的徒步行程安排只有三天多一点。而且前三段全是景区内步游道或公路,简直与景区游览无太大区别,虽然风景绝佳,但总是少了些野趣。所以在最后一天回程的车上,大家回顾这几天行程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时,都一致认为是第四天抱犊沟至老龙口那段的经历。
2、行程的第三天下午本有去大阳古镇游览并观看打铁花的古老技艺,但由于古镇景区正在升级改造,并没有这一表演,在向导的建议下,我们最终放弃了去大阳古镇,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没能拍到这个古老的技艺也留下了此行的一个大遗憾。
3、此行的活动虽然是“徒步中国”组织,但带领我们的向导却来自当地的一个旅行社。据了解,只有报名人数较多的期段,总部在深圳的“徒步中国”才会派自己的向导过来带队。不过这次给我们带队的小姑娘(网名“知沐”)论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都还是相当不错的,也很有职业操守。
4、三天的徒步论难度而言,真是比较小,官网上给出的线路里程还是非常准确的。路况方面除第三天的抱犊沟外,其他两天都是景区内的一级步行道,走起来比较舒适,而且也都能及时得到补给。很有趣的是,每天早上我们都要把行李收拾好,然后装车运到下个住宿地,而我们只要背上水和自己的必需品就可以轻装上路了。这大大地减轻了行程的负重程度,所以这一程对于我来说除路途遥远有点疲惫以外,没有什么大的体力冲击。
5、太行山脉我行走过多次,这次决定来南太行,只因几年前在嵩山徒步时曾经问一位河南驴友:太行山哪里最美?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南太行的“王莽岭”。而近年也经常听到一句话: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南太行。此行在南太行的山间行走了三天,也印证了上述的这些说法不假。南太行是险峰、峻岭、绝壁、深壑、幽谷、小村、古道共同组成的一系列大风景,领略过的人一定会感觉不虚此行。
我们大约是7:30在宾馆集中,再乘包车从郑州出发,12:27我们到达郭亮绝壁长廊的入口。在这之前我们已经换乘了景区内的区间车,行驶了约十几分钟才到达这里。郭亮村及这绝壁长廊都属于万仙山风景区,也是此景区名声最响的景点了。像我等外省人大都只知道郭亮和挂壁公路,却不知道万仙山风景区。郭亮这段绝壁公路是我们这三天徒步的起点,但实际上它只有1.25公里的长度。

12:34在进入绝壁公路不久,我给大家拍了张合影。没错,我们的队伍是五位女士加我,也是本次旅程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意外,前天早上在机场得知将只有我一位男士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是否要放弃打道回府。但最终还是说服自己来感受下这不一样的旅程。
下面介绍下我的这五位旅伴:排首和排末的两位是小胡同学和她的妈妈。他们来自浙江武义,后面几天的接触,我了解到,胡妈妈之所以选择这趟”苦旅“,除了她本人是个户外爱好者外,还有就是想通过这三天的行走磨炼下女儿的意志。排三排四两位是文子姑娘与她的母亲刘姐,来自山东济南。刘姐是位军医,由于祖国的需要在国内很多地方工作生活过,今年退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女儿想通过这样一次不一样的旅行给她一个退休纪念。排二是”知沐“姑娘——我们的向导,来自山那边的山西晋城,据她自己说在这条线路上已带队了两年。和平常女领队给人“女汉子”的感觉不同,知沐姑娘人如其名,比较知性,同时又不畏艰苦,尽职尽责。



郭亮挂壁公路内景。路面较宽,可以让两辆车交会,部分路段开了天窗,但还是比较晕暗,所以一直点着灯。太行山并不只这一处挂壁公路,但这段无疑是最出名的。对于一个游客,并不会觉得这样的路和沿途的风景有多么的惊艳,更多的是被修路背后太行山区人民那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打动,慕名前来瞻仰。
12:48快到路的尽头时已可以看到山崖上的郭亮村,从这角度看悬崖之上的房子更有感觉,进到村里后反而没这么惊险。
12:56路的尽头就是郭亮村,在村口的左侧,有一汪水塘,水从池口跌落而下,形成了一个小瀑布。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在江南见多不怪,但在较为干旱的中原大地则实为少见。

12:58进入村子后,我们决定先去吃个午饭,然后再继续徒步。

村里好多处都有景点指示牌,我们的下个目的地是炮楼和天梯。
吃完饭已是下午两点多,知沐建议我们可以在村里先参观下,然后再去天梯。接下来我们就在巴掌大的郭亮村里转了转,吸取走挂壁公路大家各走各的的教训,我建议大家一起前行,也方便我给大家拍些照片。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些照片。
郭亮村已俨然过度商业开发,在村里很少能看到保持当地原貌的民居,取而代之的是民宿客栈和小商铺。

比起村子本身更吸引我的是围绕周边峻峭耸峙的这些山峰,让人有种在浙南家乡的错觉。
沿着村口的东侧裂谷上部我们走向天梯,裂谷边缘有很多这样的石头,上表面呈现水波状纹理,很明显是天然而成,非人工打造。

从上方看村口的那个小水潭。

14:40我们走在前往天梯的路上,右侧便是深深的大裂谷。

从这面可以看到裂谷西侧的全部细节,“悬崖上的村庄”不是浪得虚名。

15:23我们到达了炮楼,它是在拍摄《举起手来》这部著名的抗日电影时建造并保留至今的。

再向前走点便是“天梯”,在挂壁公路被凿通前,郭亮村民就是靠着这条小道与山下联络的。现在被装上铁栅栏,成了“危险道路”,不准通行。

15:40,参观完天梯,我们又原路返回,在炮楼边的观景台,拍摄了上面的照片。身后山谷下方的停车场应该就是万仙山景区的主入口了。

16:30回到郭亮村后,我们走向裂谷的西侧,这边有多个观景台,可以看到东侧崖壁上的挂壁公路。

村中的核桃树,上面硕果累累。

16:41经过老村长——申明凯家,中间被众人围住的就是申明凯老人,进他家参观是免费的,但与老人家拍照得交十元钱,不过如果你忘记了付钱,他好象也不在乎。老人已90来岁,身体健硕,神色安然,幸苦了一辈子,晚年在家门口享受这份属于自己的荣光,也是应得的。

16:50西侧的第三个观景台,能够完整的看到挂壁公路的全貌,以当年的技术,在绝壁上开凿这样一条车道确实不易。但通车后不仅给郭亮村带来了便利,其产生的巨大旅游经济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当年村民的想像。

继续向前的路不再有游客涉足,只是偶尔会有车从身边擦过,有些还会停下问我们要不要付费搭车。沿途还有一系列讲解路边这些沉积岩岩层成因的说明牌,我们边走边看,涨了不少知识。

17:07在这个角度,可以看清郭亮村所在的整个山谷情况,村子正处于这个峡谷裂隙的尽头,后面几天我发现很多太行的山村都有这种特点。太行先民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自己的栖身地,我推测很大程度是因为裂隙的尽头也是水源溪道下泄之处。临高伴水,既可以方便解决农耕和生活用水问题,又有安全保障,不易受到敌害攻击。

17:15,我们走过了一个山崖的突出部,绕过这里就再也看不到郭亮村了,此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山崖上的炮楼。太行山间的大多公路和步道都是沿着山崖边缘修建的。估计是这些地方较为平坦,同时路迹也较为清晰,不易让人迷路。坏处是身旁几米开外就是万丈悬崖,一失足就万劫不复了。

18:20又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再次看到了一个村落,知沐告诉我们这就是今天徒步的终点——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昆山村。此时太阳正准备落下山去,只有半张脸还在山顶。

昆山村也是在峡谷中另一条裂隙的终点处。

18:20在进村之前我们在村口的界亭做了最后一次休息。亭里有块清代古碑,标明此外便是河南与山西的交界。
知沐说我们接下来几天还要多次穿越省界,这是第一次而已。

19:08进了村入住指定的客栈不久就发现这里非常热闹,天黑以后整个村里就都是此起彼伏卡拉OK的歌声,开始还以为是因为聚集了大量像我们一样的徒步者,喧闹程度堪比中国徒步圣地——武功山的发云界。但第二天才知道,这里聚集了大量来自郑州、济南等大城市的中老年游客,他们都是来避暑的,一住就是一周以上,甚至一两个月。还好老人们睡得早,到10点左右小山村又恢复了宁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