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考素颜校园 |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
在传媒大学艺考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中看到,播音主持专业和表演专业在考试要求中,均在括号内注明了考生在初复试时不得化妆。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的鲁景超院长表示,播音主持专业增加素颜考试的规定主要也是为了让考试更加公平。“一些学生花大价钱购买知名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特别上镜,但有的人没有太好的条件去化妆,这样就对那些不化妆上镜的学生不够公平了!”鲁景超说,“其实专业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能力,并不是长相。” (新浪)
思维定势下的艺考,浓妆艳抹、娇娆万分,规则已成以低调朴素为基调的传统教育下的另一个方向,当然经历过时间的承载,这些对于外表服饰上的要求已然被公众接受。因为公众对于艺术的理解就是高雅、凡尘脱俗,浓妆艳抹以及过度强调外在也是艺术美的体现,当然这是现实公众最原始的对艺术层面的概括。
然艺考素颜,这样的规矩一反常态,与以往艺考的传统规则大相径庭,这不仅让考生们惊讶,也让公众难以相信,为什么呢?为什么高调注重修饰的艺考会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变得如此朴素低调,真的有如校方所言规避贫富差距以示公正吗?还是犹如南大校庆不分等级让公众质疑的故作做作与自我炒作?
当然不管素颜艺考的要求是基于何种心理而规定,总而言之对于公正确实起到稍许的作用,因为以往艺考的规则就是浓妆艳抹与过度的修饰外表,这往往让很多原本处于劣势的人变的上镜变得站的投机,而对于那些没有太好条件的人,没有资本去装饰自己,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而素颜艺考就打破了这种潜规则,让考生不再过于依靠服饰以及化妆品,而是真正的以才能博得艺考。
素颜艺考是否真正意义上规避贫富差距以示公正,可以说这完全是某些人的一种意淫,因为艺考注重外表的规则并不是考生而定,而是艺考的一种潜规则,正是由于相关艺考监督和评判人过度的看重外表而淡漠才能,才让这种风气滋生。而素颜艺考规定治标不治本,真正的始作俑者是艺考的风气以及自身背后的潜规则,要想真正意义上的规避贫富差距以示公正,那么就该从制度以及风气上彻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