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大学生诈骗中传媒女大学生诈骗铁警30万校园 |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
21岁的中国传媒大学女生杨某,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了一名30多岁的铁路警察。交往中,杨某虚构父亲是警界高官,舅舅是房地产商,并与这名警官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她一人分饰7个角色,以欺骗和恐吓手段诈骗勒索共计30余万元,导致这名警官欠下外债,还离了婚。记者昨天获悉,杨某已被市二中院终审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5年。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你身在几何,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作为个中传媒的女大学生,可以说已经算是天之骄子,何必走上如此不归路,让自己锒铛入狱,也让家庭与中传媒蒙羞。但凡做何事,不该总是想着自己,要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
女大学生一人扮演七个角色,来诈骗铁警30万,并让后者家庭破碎,背负高额的债务。对于这样的剧情收场,我们是该承认女大学生欺骗天赋之高,还是斥责铁警无知愚昧,抑或是批判网络虚拟世界的了无真实。可以说不管是欺骗方还是被欺骗者,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尾,女大学生抛弃了青春年华与未来大好前途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铁警也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而且欠下高额债务,这也是本职工作中所不允许的。
早前就看过很多诈骗事件,为何每次都会成功收场呢?细细琢磨,会发现一来是由于很多人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二来很多人对世事看得过于纯真,对最起码的自我防范意识都没有;三来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是想沾点小便宜,其实这些都是诈骗者的诱饵罢了。基于此,对于诈骗者,我们可以说他们细心缜密,抓住了某些人的弱点,然后见缝插针,一小便宜做诱饵诈骗更多的利益;对于被欺骗者,我们可以说可怜之人并有可恨之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童叟无欺的那般纯真,要不是因为满足一己私欲如何会让他人欺诈。
不管是女大学生,还是铁警,抑或是曾经的那些诈骗者与被欺骗者,总是如出一辙的运用同种方式,要不是受害者自己有种被人利用的间隙,对方如何可以见缝插针,欺诈于你。斥责肇事者理所应当,对于受害者也需要自我反省,勿要满足一己私欲而让他人犯罪成功。
前一篇:地沟油高调进军政府食堂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