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1912年2月15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省玉溪市人,生于昆明市,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
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2009年9月10日,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创作生涯
1932年4月,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及其剧评小组。8月10日,明月社刊登《启事》,宣布聂耳退出明月社。同月,聂耳来到北平,参加当地左翼剧联和音乐家联盟的活动与演出,并于次月报考北平艺术学院音乐系,仅参加了文化公共课的笔答初试,未能通过。以后他又报考过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选科,因为“没有拉好”未被录取。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一厂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年底,聂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号三层阁楼居住,现聂耳旧居为民居。同年底,聂耳应聘为联华影片公司二厂的音乐部主任,为影片《新女性》作曲并配乐。
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2月19日,因田汉被国民党抓捕,电通公司加快推进宣传抗日救亡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问世。聂耳想方设法拿到了田汉写下的歌词,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曲谱初稿。随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于4月15日离开了上海,拟途经日本赴欧洲和苏联考察、学习。
《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国歌
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2019年6月,《义勇军进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创造出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
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主要著作
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
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创作国歌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a41127HS/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