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居易杂体诗《醉歌示妓人商玲珑》

(2024-05-28 10:43:50)
标签:

白居易杂体诗

醉歌示妓人商玲珑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白居易杂体诗《醉歌示妓人商玲珑》

   《醉歌示妓人商玲珑》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杂体诗,写歌妓商玲珑的状况。

醉歌 示妓人商玲珑

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注释

胡琴:古乐器名。 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秦瑟:古乐器的一种。

玲珑:指唐代歌妓商玲珑 。下同。

再拜:拜了又拜, 表示恭敬。 古代的一种礼节。

毕:完成,完结。

使君:指白居易。

解:明白,理解。

丑时:指凌晨一时至三时, 古称鸡鸣时。

酉:指十七时至十九时。

没:隐没,消失。

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 “雕栏玉砌依然在, 只是朱颜改。”

更:连续, 接续。

白话译文

停下胡琴,掩上秦瑟,玲珑行礼歌曲结束。谁说使君不懂歌曲,使作者似听到了黄鸡和太阳。

那黄鸡催促天的破晓,总是在丑时鸣唱,而白日又催促年的到来,总是在酉时前落下。

挂在腰间的红绶带还没系牢,镜子里的容颜已经衰老。

玲珑随时光老去也会无可奈何,使君我歌唱罢你再接着唱歌。

创作背景

       这首《醉歌》则是他82岁时回顾眷念中年时期在西北前线行围射猎、亲刺猛虎的情景,其实是反映诗人暮年对昔日身着戎装,戍边却敌之军旅生活的向往,抒发以身报国的豪情。 这是一首八旬老翁的壮歌。

鉴赏

       陆游老年时常怀恋昔日的军旅生活。“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这是他62岁时回忆当年在江淮前线镇江通判任上与西北前线大散关的戎马生涯;“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怀旧》),这是他72岁时怀念昔日在四川宣抚使幕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醉歌》则是他82岁时回顾眷念中年时期在西北前线行围射猎、亲刺猛虎的情景,其实是反映诗人暮年对昔日身着戎装,戍边却敌之军旅生活的向往,抒发以身报国的豪情。 

       这是一首八旬老翁的壮歌。首句回首往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以“盛秋”明言;地点,以“河滩”直说;人物,以“百骑”称代,自然也包括诗人在内;事件,以“猎”即行围打猎点明。这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辽阔的河滩,百骑行围打猎的壮观场面,犹如现代电影中的历史镜头,一个远景。次句,镜头从历史拉回到现实,远景也改为特写:“血渍短貂裘”。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件血迹斑驳的半貂皮大衣。从短貂裘上的斑斑血迹,读者不难推想到诗人当年射猎生活的激烈;而从诗人将这“短貂裘”珍藏多年,则又不难体察诗人对此物的珍惜与对当年军旅生涯的怀恋之情。这句在诗意上前承首句,后为末句张本,至为重要。

       三、四两句,既写现实,又写历史,通过“老卧”与“当年”诸语将二者巧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诗中的“虎髑髅”,照应开头两句,补充说明当年“百年河滩”之“猎”系围猎射虎,“血渍短貂裘”之“血”当为虎血无疑。联系诗人的其他诗句“刺虎腾身万目前,白袍溅血尚依然”(《建安遣兴》),“拔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怀昔》),则更不难看出这一点。《西京杂记》卷五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亦服猛也。”陆游在此言老卧江湖,犹枕当年虎髑髅,当是用李广射虎,以死虎头颅骨作枕事,也是回首当年自己刺虎的往事,更是表明他虽已年迈闲职在家,而刺虎之豪情却丝毫未减,也即其从戎信念不衰。诗中的“谁知”二字耐人寻味。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不图收复中原失地,致使包括诗人在内的爱国之士壮志难酬。

    “谁知”二字,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讥讽与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诗,题为《醉歌》,所言却非醉话那般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这表明诗人爱国报国信念已深深扎根于心田,故无论是清醒还是醉酒时都不会忘却而错言。而既为《醉歌》,则又有“醉”之特点。常言道,酒能壮胆。醉酒之人,其语往往也壮。这首《醉歌》气势颇为雄壮,也颇能体现陆游这类诗的阳刚之美。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