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标签: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文化娱乐 |
分类: 音乐 |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协奏曲介绍
第一号
这一套协奏曲,第一号,F大调,BWV1046。
乐器编制:
主奏:两把圆号、三支双簧管。
协奏群:第一、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另加Violino
Piccolo,就是比现代小提琴调高三度的小型小提琴)、中提琴、数字低音(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大键琴)。
此曲共四个乐章:
1、快板(此速度并非巴赫所写,巴赫手稿中这一乐章无速度标记),其中独奏群与合奏群并无明显对立,是以开始的叠句的反复出现构成。
2、慢板,以圆号展开,高音小提琴时而脱离第一提琴独立活动,具抒情风格修饰的旋律由双簧管开始,移至高音小提琴再移至低音乐器,调性逐次五度下移,在双簧管、高音小提琴、低音乐器之间形成精美的赋格,结尾是双簧管的一段花奏。
3、快板,吉格舞曲节奏,这一乐章的高音小提琴声部特别华丽,似乎是为这件乐器而作的协奏曲。
4、小步舞曲,一个优雅的小步舞曲以回旋曲方式与三个三声中部交替出现,结构为小步舞曲—第一个三重奏(管乐器两支双簧管和一支低音管)—小步舞曲—波拉卡—小步舞曲—第二个三重奏(两支圆号与一支双簧管)—小步舞曲。
第二号,F大调,BWV1047。
乐器编制:
主奏:小号、竖笛(直笛)、双簧管、小提琴各一(创作这首作品时,巴赫考虑到克腾的音乐班子中技巧出众的小号手约翰·路德维希·施里贝尔,他用的是一种高音小号,属于F调乐器)。
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此曲共三个乐章:
1、快板,在低音波壮音形上,呈现富节奏感的主题,主奏小提琴奏出的主题与之交互缠绕,然后由双簧管、竖笛、小号呈阶梯式依次转移,全乐章多次转调,饶有情趣。
2、行板,此乐章为竖笛、双簧管、小提琴与数字低音的合奏,由小提琴—双簧管—竖笛,再小提琴-双簧管-竖笛-双簧管依次以卡农的方式表现,多少有些沉思的意味。
3、非常快的快板,略呈谐谑风格的主题,依次由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竖笛、小号以赋格方式一边转调,一边应答,这一乐章为巴赫常用的赋格与奏鸣曲的混合形,协奏只负责伴奏,不演奏主题。
第三号,G大调,BWV1048。
乐器编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三、数字低音乐器。
两个乐章是:
1、中庸的快板,主题明亮地由齐奏奏出,以后各乐器将动机分割,以问答的方式在进行组接。发展部先以小提琴弱音奏分散和弦,主题再度呈现,分散和弦与主题动机交替,以反复来逐渐接近结尾。
2、柔板, 由大键琴为主,只有简短的三十几秒进行过渡。
3、快板,由各自反复的两个部分结成,选用了吉格舞曲节奏,不断的在呈示中反复与转调,形成富有活力的和声及曲折环绕的旋律交织。
第四号,G大调,BWV1049。
乐器编制:
主奏:小提琴、竖笛(直笛)各二。
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管乐不加入)。
1、该曲是这套协奏曲中最为轻快的一首,随后有小提琴带入新的动机,这一乐章中间部分是独奏小提琴的快速进行。
2、行板,复合三段体,但各段没有明显的区分,充满装饰性的沉思气息。
3、急板,是由赋格曲与意大利协奏曲的有机结合,其中小提琴华彩与优秀的赋格结构的交织可谓精美绝伦。
第五号,D大调,BWV1050。
乐器编制:
主奏:长笛、小提琴、拨弦古钢琴各一。
协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
这首作品突出的是大键琴的效果,它是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此曲共包括三个乐章:
1、快板,以气势宏伟的全奏开头,接着是小提琴、长笛、大键琴的互相嬉弄过程中引出各种各样轻巧的乐思。最后大键琴占主导地位,有一个宏伟的华彩乐段。
2、这一乐章实际是3件乐器:长笛、小提琴、大键琴的三重奏,而大键琴左右手又分别构成两件乐器,其中充分展现巴赫的对织体编制的高度技巧。
3、快板,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第一、第三部分是赋格风格的,中间部分有点像古典派发展部的风格,整个乐章各种技术手法交织,丰富异常。
第六号,降B大调,BWV1051。
乐器编制:
主奏:古中提琴、古大提琴各二。
协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大键琴六部。
这一首被音乐研究家认为是六首乐曲中最早的一首,它实际是一首为两把独奏中提琴用的协奏曲。
全曲共3个乐章:
1、快板,三段体,在古大提琴与低音的八分音符上,古中提琴奏出卡农,其它主题也以卡农的方式呈现。
2、从容的快板,这一乐章把悲哀与平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两把古中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只作装饰。
3、快板,吉格舞曲,吉格舞曲通常以二段体构成,此乐章却是近似不规则的回旋曲形式。其叠句是第一乐章开始处乐句的变型,未乐章和第一乐章一样,也是围绕反复出现的叠句而构成,其间引入二把古中提琴轻快的对话和快速乐句。
创作历史
乐曲评价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e411X7P1/
前一篇:高翥诗《清明日对酒》
后一篇:刘克庄诗《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