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宋·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话说这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亲李格非是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步入仕途之后更是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学识的官员。母亲也遍读诗书,学识渊博。因此,李清照自小便受到了良好家风的熏陶。
在这样良好家风熏陶下,李清照自然学有所成。这为自幼聪敏好学的李清照日后成为“千古第一才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1102年,年仅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与她门当户对的金石家赵明诚。自此,还处于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便与赵明诚过起了没羞没臊的新婚生活,真可谓是伉俪情深。
李清照写下这首《丑奴儿》的时候,正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新婚不久的一个炎炎夏日。当时虽然已是夜晚,但是夏日的暑气仍然让人燥热难耐。还好一阵风雨过后,让人陡感清凉,这时候的李清照心情大好,便想与丈夫恩爱一番,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大胆而又开放的《丑奴儿》,来撩拨刚结婚不久的新婚丈夫。
而这一首撩拨丈夫的词,在李清照的笔下,竟描写得绘声绘色,非常露骨,读了使人感觉有一种如临现场的感觉。体现了词人初为人妻时的风情万种,更流露出了词人不羁的个性和狂野的内心,让人动情不已,这让词人在当时就名声大噪,蜚声词坛。
在词的第一句中,词人用“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及当时的天气变化。这燥热的“炎光”后的“一阵风雨”,不仅下在词人挥汗如雨的黄昏,还下在风云变幻的词坛,并流传后世近千年。
而那场经典了将近千年的“一阵风雨”,不仅给炎炎夏夜带来一丝丝的凉爽,赶走了夏日难耐的炎热,还让李清照想得到丈夫的关注和抚爱。
这时的“风雨”,再也没有文学中常常出现的那种凄苦和冷漠,再也没有半点的愁绪与苦恼,而是拥有另外一层含义,这一层含义里携带着无穷的新婚的甜蜜,携带着对丈夫爱情的期盼与幸福。
在这充斥着期盼与幸福的甜蜜爱情里,在这携带着丝丝细雨的清凉的夜,再也感觉不到燥热的暑气,再也没有难耐的夏日的躁动,使得风情万种的李清照如出水芙蓉一般,缓缓地出场了。
出场了的李清照又会干些什么呢?她一会儿“理罢笙簧”,一会儿又“却对菱花淡淡妆”。这里的“笙簧”原指由女娲所创的一种上古乐器,在这里是指精美的乐器;“菱花”是指词人精美的梳妆镜。
所以“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是说:雨后的傍晚时分,词人一曲歌罢,余音未尽,却放下精美的乐器,沐浴更衣,然后对着镜子,精心地打扮一番,等待心爱的人前来爱抚。
夜色袭来,词人不睡觉,却还要精心打扮一番,到底是为何呢?这其实就是古人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面对自己心爱的人,词人当然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他的面前,以等待自己心爱的他的爱。
到了词的下阕,词人用“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两句继续描写自己的妆扮,与上半阕的“淡淡妆”遥相呼应。
其中的“绛绡”是指大红色的薄绸;“冰肌”则说明词人肌肤洁白无比,如冰雪一般;“雪腻酥香”则形容词人的肌肤除了如晶莹剔透的白雪一样嫩滑,还散透出一种润泽的酥香。
这样的描写,使人仿佛看到了妆镜台前的李清照,正款款深情地踱步于闺房之内,绛红色的薄薄的睡衣,遮掩不住她曼妙的身姿,以及她那雪白的散发着幽香的肌肤。
简简单单,寥寥数语,词人就把一个新婚不久,脉脉含情,无限妩媚的新婚佳人刻画在读者面前,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驱动了读者的想象力,可谓是把人撩了心坎上。
如此良夜,嫽俏佳人,万事俱备,只等丈夫赵明诚了!所以到了词的最后两句,李清照把话说到了直接得不能再直接的份上。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其中的“檀郎”是古代女子对心爱之人或丈夫的昵称;“纱厨”则指的是轻纱蚊帐围绕的床;而“枕簟”是指两种物体合成的一个词,即古人常用的枕头和竹席。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亲爱的,今晚疾风骤雨后,天气凉凉的,连床帐竹席和枕头都那么清凉,早点上床休息。”短短两句话,就透露出易安居士在心爱的人面前柔情蜜意,温情无限的一面。
而李清照这话的意思,想必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其中的意思,这摆明了就是李清照想要与丈夫恩爱一番的云雨词,此时此刻,就要看李清照的丈夫作出什么样的回应了。
至此,全词戛然而止,至于后面的故事,全凭世人天马行空地想象,全凭后人发挥想象的无限空间。
纵观整首词,词人着墨不多,但是却把新婚思妇那一颗渴望被爱的“春心”巧妙地描摹了出来,显示了女词人新婚后不甘被丈夫冷落而蠢蠢欲动的心情,表现了一种妻子对丈夫明目张胆的挑逗,充满了一种对甜蜜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但是,此时的女词人却能用充满了艺术气息的笔,来表达自己的爱,来表达自己想要的夫妻之乐,使得丈夫一看便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显得高雅脱俗,堪称教科书式秀恩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