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
《破阵乐》 张祜
秋风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战士们在秋天的战斗环境下离家远征的情景。秋风四面,风沙滚滚,给战士们的旅途带来了困扰,但他们并不因此而畏缩。他们在塞外告别亲人,暂时离开家园,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千里之行。他们知道路途遥远,但他们不敢辞别,坚定地向前走,早晚会到达天涯。
赏析:
《破阵乐》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士兵们离家远征的坚定和勇敢。诗中的秋风和风沙,象征着严酷的战争环境和艰难的旅途。然而,诗人并没有强调困难和艰辛,而是着重描绘了战士们不畏艰险的决心和追求,他们不辞艰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千里之行。诗中的"时光早晚到天涯"表达了战士们对胜利和归家的期盼,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实现胜利的目标。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远征的情景,并表达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诗人通过对士兵们的赞美,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勇敢和无畏。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给人以勇气和力量的启示。
作品背景: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其将士赞颂秦王的功绩,为旧曲《破阵乐》填入新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就是《秦王破阵乐》。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张祜的这首《破阵乐》,也是在此曲的基础上填写,而后两句,已脱离了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局限,表达一种人生的哲思:没有走不完的路,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哪怕是千里万里,海角天涯,只要不辞辛苦,迈开步子坚持下去,早晚会达到目的地的。
张祜(792年-854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中国唐代诗人。
张祜出身于清河望族。元和十五年(820年)秋,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三百首,然为权臣所抑。长庆元年(821年),由京城东归,经宋州、徐州,纵游淮南。三年(823年),曾至杭州谒白居易,据传与徐凝争首荐,不欢而归。会昌五年(845年)秋,赴池州会杜牧。平生曾转徙各地,结交诗友,干谒权要,屡辟使府,因狷介不容物,不久即离去。晚年喜好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遂移居于此而终。
张祜早期的作品多流连光景的诗篇,五言、七言宫体尤辞曲艳发,声调流美。中期多题名胜、咏史事、献将相、交诗友之作,多姿多彩,较有价值。晚期作品多为闲适诗,然豪气未消,时有不平之音。其名作颇多,如“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二首》其一),尤传诵人口,宫女多能传唱。游历山水名胜的《惠山寺》等诗,体物图貌,气韵生动。部分写村野乡居景色的诗,如《江南杂题三十首》,描摹真切,颇有特色。令狐楚评其诗“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