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白发》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佛门的皈依倾向。全诗语言流畅,对仗工整,篇幅虽短而富于变化。
叹白发 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注释
宿昔:以往,以前。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青春年少。暮齿:指晚年。
垂髫: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空门:大乘佛法以观空为入门。《大智度论·释初品》:“空门者,生空、法空。”后来以“空门”代指佛寺或泛指佛法。
白话译文
以前红润美好的年轻容颜变成了牙齿松动脱落的老年模样,似乎是片刻间儿童的髫发变成了银丝。
一生有多少伤心事啊,不向佛法中寻求解脱,又如何消解?
创作背景
王维状元及第后不久就被贬谪去看仓库,虽然受到张九龄赏识,但是张九龄也因为李林甫等小人的挤兑而远离朝廷,晚年更逢安史之乱,宦海浮沉中,经历的“伤心事”多,而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不多。《新唐书》载,王维“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王维在生活中比较孤单,三十多年都没有妻子的陪伴。王维选择心向佛门,以静坐参禅消解内心的苦闷。创作这首诗是为了倾诉愁情,这也是一种排解的方式。
鉴赏
这首小诗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惆怅。诗歌前两句“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使用句中对,对偶工整,而后两句自然流畅,如顺口之感叹。虽然是短短的四句小诗,但诗人赋变化于笔端。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