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基诗《北风行》

(2024-01-25 05:28:03)
标签:

刘基诗

北风行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刘基诗《北风行》


   《北风行》是明代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前两句写城墙上士兵受苦寒来保卫祖国的情景,与其不怕牺牲的精神面貌;后两句则描写边将们享乐狂欢滥饮的场景。此诗通过对比揭露了边将的特权与腐朽,表达了作者辛辣的讽刺与深沉的感慨。全诗无雕饰、做作,信口而成,流畅自然。

北风行    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注释

1.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

2.健儿:指士兵。这句形容天气极度寒令,北风怒号,把守城士兵的耳朵都快要吹下来了。

3.玉帐:军帐,征战时主将的帐幕。貂鼠衣:用貂鼠皮缝制的贵重衣裳。

白话译文

       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创作背景

      刘基在年轻时即向往成为一个有经世之才的政治家,且在元末就曾参与实际政治、军事活动,有维护封建统治的欲望,但因元朝统治者的腐败,不能采纳他的政见,甚至受到压制和排斥,曾被羁管于绍兴,当然使他大失所望,深感不满。终于由哀时愤世,进而以锋利的笔触,对现实进行揭露和讽刺。这首新题乐府诗《北风行》,即为揭示元末官兵苦乐悬殊的矛盾而作。

赏析

       此诗分两层,押两个韵部。第一层押仄韵,以沉重的笔触写戍边健儿在城上受苦寒的情景,但诗人没有立即将笔触集中到健儿身上,而是从环境、气候入手:“城外萧萧北风起。”“城外”二字展现出一个开阔而又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阴凉的氛围。城外的北风,卷地而起,大雪纷飞,气温骤然下降。此处以“萧萧”形容风声,不仅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烈,而且渲染了萧条之象、肃杀之气,与“风萧萧兮易水寒”之“萧萧”颇相似。这是从远处落墨,从城外写起,接着由远及近,由城外写到城上,故第二句便是“城上健儿吹落耳”。凡是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北风中站立或行进,两耳受袭击最大,也最觉寒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说的“风声如刀面如割”,也是形容边塞风大的。所谓“吹落耳”,虽系夸张之词,但写出了风之大,气候之寒冷,城上健儿戍守之艰苦,能给人以真实感。在如此苦寒的境况下,城上健儿,还在手持戈矛,密切注视着敌人的动态,保卫着祖国的一寸山河一寸土。他们岁岁炎炎赤日下,夜夜狂风冰雪中,生活十分艰苦。然而正是这个十分艰苦的生活,又把他们磨炼的极其坚强而骁勇,称为健儿,当之无愧。这里边饱含着诗人对他们的同情与崇敬。

       上一层写城上健儿顶北风、斗严寒,为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面貌;下一层转押平韵,揭露了边将的特权与腐朽:“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这有如下几层意思:第一、躲在玉帐内,而不思及城上健儿戍守之艰苦;第二身穿貂鼠衣,温暖又阔绰。第三、手持酒杯,狂欢滥饮,终日昏昏醉梦间;第四、“看雪飞”,赏雪景,表现出文人之风,雅士的闲情逸趣。城上健儿屹立在北风中、大雪下,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而将军却在玉帐中,或狂欢滥饮,终日昏昏;或“看雪飞”,赏雪景,悠然闲适,与戍守气氛十分不协调,与将军身份不相称。尤其是“看雪飞”三字,语调潇洒,气氛轻松,带有风流自赏的意味,但是如果深入一层,与“玉帐貂鼠衣”联系起来,与“手持酒杯”联系起来,再与“城上健儿吹落耳”加以对照,就会发现:就在这潇洒的语调、轻松的气氛中,含蕴着诗人许多辛辣的讽刺与深沉的感慨。

       这首诗的好处,在于不雕饰,不做作,信口而成,又很流畅自然。诗人要说的话,要抒的情,通过对比淋漓尽致地倾吐了出来。因而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文学家、诗人。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县)人。幼颖悟,过日成诵,博通经史,广涉百家。元文宗至顺四年(1333)进士。官至总官府判。不久,弃官避居青田山中。朱元璋起事后,陈时务十八策。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朱元璋称帝,任为御史令。洪武三年(1370),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弘文馆学士、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工诗文,诗歌古朴雄放,沉郁顿挫,自成一家。清人沈德潜《明诗综》评日:“元季诗都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逐杜韩,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有《诚意伯集》。《明史》卷182有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