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庭坚
杂诗七首(其一) 黄庭坚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注释
蘧(qú)庐:指古代驿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屋,相当于今天的旅馆。
绿鬓:指乌黑且富有光泽的鬓发。
译文
如果把天地比作一间旅馆,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世事艰辛,将我们原本乌黑亮丽的头发变成如今如同枯草一般稀疏。
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获得滔天的权势富贵呢?相信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在幻想中生活罢了。
赏析
黄庭坚所写的这首诗历朝历代都被当作名言佳句被众人赏析借鉴。这首诗的格局很大,他将广阔无垠的天地比作一间旅馆,而芸芸众生都只是旅馆中的过客。世道无常,瞬息万变,转眼间,我们原本乌黑浓密的头发,经过岁月的不断打磨,已经变得稀稀疏疏且没有光泽。
诗人的后两句诗写道:“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诗人将荣华富贵和滔天权势比作鹿,将幻想中的世界比作记忆短暂的鱼儿,诗人一方面感叹生命无常,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不过是平平凡凡,碌碌无为,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命途多舛的慨叹。
整首诗的格调深沉凄凉,营造出一种悲凉之感。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调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花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实录多诬,遭贬谪。同年底,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又大变,诏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衔,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饥寒交迫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