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涛诗《月》

(2023-11-08 05:43:00)
标签:

薛涛诗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薛涛诗《月》


    《月》是唐朝女诗人薛涛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描述月亮由钩至圆变化的普遍性,由静态光和形的描写,转到动态扇至团的变化。后两句记述十五月将圆时与人意愿相悖的特殊性。即特殊日的月将圆,到特殊情的“几处看”。诗意层层推进,逐渐加深,月圆影孑,更突出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全诗由静到动,再由景到情,体现了薛涛作为一个女诗人细腻的写作手法。这首诗在构思技巧、思想内容以及情感蕴含等方面都是写月诗中的佳品。

月     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注释

魄:月始生或将灭时之微光。喻月光。依:覆盖。钩样小:形容月亮像钩子一样。

扇:指月亮。逐:变化过程。汉机:银河北斗,喻时光流逝。团:圆。

细影:月亮的光影。将圆质:指十五,月亮即圆时刻。

白话译文

月光在月亮之上,显得月亮如此细小如钩。月亮像扇子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团圆。

月亮由细钩到团圆,又是一月过去。不知人世间有多少人能凝望圆月,祈盼团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年)以后,应在《别李郎中》这诗后面。十五月圆之际,引起作者对李程和祖父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这首咏月诗。

赏析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第一句从光、形两方面描写农历月初的月相。其“魄”喻月或月光。而“钩样小”则是从形状上对月亮进行描述。薛涛在此综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容方法,分别从光、形方面对月亮作了近乎全面的细画。一个“依”字又赋予其动感,使得月光月形的变化具有了主观能动性。第二句的“扇”,也是对月的一种形容方式。不但赋情于“扇”,更给予其性格,寄其以希望。从整体上看,第一句呈现的“魄”依“钩”是光与形的整合。第二句的“扇”追逐“机”到达“团”的喜庆图景。旨在强调月复一月由亏至盈的客观规律必然性。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第三句以“细影”,即以柔和的光影喻月亮。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将圆质”描述的正是十五那一天。在下半句的抒情中,薛涛一语道出自己亲人各居一方,不能在一起同赏明月,共享天伦的苦衷,其中“几处看”就是“共婵娟”的翻版。薛涛重视的则是不同之处亲人们的多人共赏,体现了她对家中所有亲人的切切思情。

       综合全诗来看,其意即月亮每月都有从“钩”至“团”的一天,而作者的亲人们却长年分离,不能团聚。以无生命的客观自然现象变化的必然规律,来反衬持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行为总是不能如愿以偿,真是可悲可叹。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人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列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传下的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